今天是2025年5月14日 星期三,欢迎光临本站 

安徽科技项目申报资讯

两化融合奖补!安徽省16市两化融合贯标申报条件流程和认定补贴、周期价格汇编指南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5/5/14     浏览次数:    
两化融合奖补汇编如下,安徽省16市两化融合贯标申报条件流程和认定补贴、周期价格汇编指南辅导,详情如下,合肥市以及阜阳市、六安市、安庆市、池州市、亳州市、宿州市、马鞍山市、黄山市、宣城市、淮北市、淮南市、蚌埠市、铜陵市、芜湖市、滁州市各地需要咨询申报的可以免费咨询渔渔为您解答指导!

两化融合奖补汇编如下,安徽省16市两化融合贯标申报条件流程和认定补贴、周期价格汇编指南辅导,详情如下,合肥市以及阜阳市、六安市、安庆市、池州市、亳州市、宿州市、马鞍山市、黄山市、宣城市、淮北市、淮南市、蚌埠市、铜陵市、芜湖市、滁州市各地需要咨询申报的可以免费咨询渔渔为您解答指导!

免费指导热线:19855109130(可加v)

 

专业做项目申报12年,申报经验非常丰富,有很多大企业成功案例!小编可以为您带来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商标软著专利等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评价、专精特新、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非遗、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绿色工厂、大数据企业、首台套、标准、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科学技术奖、规上企业、老字号、新产品、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公司注册注销、工商办理、股权设计、挂牌上市、软件开发、网站外包定制、百度关键词排名、SEO优化等众多项目辅导规划。

安徽省16市两化融合贯标申报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和基础的工业化水平,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良好;以求企业是真实运行的。

2.两化融合工作具备良好基础,成效比较显著,对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需求;企业正在使用的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含手册、控制程序、记录文件)和公司各部门制度整套电子版。

3.企业所属行业:生产制造类型企业,不限制产品所属行业;制造型企业,有办公场地和生产车间(审核老师会到现场查看)。

4.企业销售收入&企业人数:体系对销售收入没有具体要求;对人数和营收没有太大要求,但是也不能差,建议是在年营收300万以上企业,人数在15人以上;如果企业限定在50-100人左右,销售收入一般将达到在2000万以上;虽然两化融合不限制企业规模,为了增加通过率,两化融合需要对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进行优化,部门配置要齐全,至少有生产部、财务部、采购部、销售部、库管部。

5.企业现有的信息化系统或者将要上的信息化系统:企业要有信息化系统,比如ERP、MES、PLM、PDM、SAP、DCS或者集成控制平台、设备安全管理软件等,软件使用情况要满足最基本的进销存功能,单独财务软件或者OA行政管理软件不能做。其中常见的信息化软件包括:ME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ERP(企业资源管理计划系统)、PLD/PDM(企业产品设计研发生命周期管理的软件)、设备安全管理软件(煤矿、化工行业安全保障设备管理类型的软件)、外贸订单销售管理(进行销售管理的软件)、其他企业特有的能提高生产力,降本增效的各种信息化系统运行全流程图片及系统操作界面截图展。

6.财务的持续保障:两化评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需要公司能进行资金保障,要求企业近两年对信息化工业化有资金投入(包括生产设备、信息设备、服务器、各种培训服务等)。

7.信息化安全方面:此项是需要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最好有独立的机房或者机柜,保障外人不能随意破坏窃取服务器数据。如果企业系统是云端部署,无独立机房也可以。

安徽省16市两化融合贯标申报流程

一、贯标启动

1、召开贯标工作启动会

2、制定贯标工作实行方案

3、标准直贯/解读/实施培训

二、现状调研及差距分析

1、现场调研

2、诊断对标

3、差距分析

三、文件体系策划及发布

1、建立企业两化融合组织体系

2、确认两化融合方针

3、体系文件策划

4、体系文件编写及发布

四、新型能力(体系)策划

1、识别和确定新型能力(体系)

2、确定新型能力的价值效益目标

3、过程管控机制策划

4、系统性解决方案策划

5、治理体系策划

五、新型能力实施与运行

1、制定并发布试运行方案

2、系统性解决方案实施

3、治理体系建设完善

4、匹配规范化与协调优化

六、评测和改进

1、诊断对标、监视与测量、考核

2、内部审核、管理评审

3、评价和优化调整体系文件

4、纠正与防范措施

七、分级评定

1、确定申请能力类别

2、确定申请评定等级

3、选择具有相应等级服务能力的评定机构

4、分级分类进行评定申请

5、接受分级评估审核服务

6、进行问题整改

八、体系保持和持续改善

1、获证后按规定应用分级评审结果

2、获证后的体系保持和持续改善

3、打造与不同能力或者更高能力等级相对应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安徽省16市两化融合贯标认定奖补补贴

合肥各地两化融合贯标申报奖补奖励汇编

安巢经开区(本政策自2023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有效期2年)

对新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评定的企业,给予一次性20万元奖励。

包河区(自2023年1月1日起执行,有效期2年)

对新获评国家级、省级"5G+工业互联网"、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等方面的典型应用、优秀案例等标杆示范企业或项目,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一次性奖补。

巢湖市(自2021年1月1日执行,有效期暂定3年)

对新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给予企业30万元一次性奖励。

肥东县(自2023年1月1日起执行,有效期2年)

对当年新认定的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给予5万元奖励。

高新区(自2022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有效期2年)

对首次认定的国家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工业设计中心、新引进的工业设计中心总部,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

对首次认定的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服务型制造示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信息消费示范项目、服务业集聚区、特色商业街区,给予30万元一次性奖励。

庐江县(自2023年1月1日起执行,有效期2年)

对新通过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评定A、AA的企业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一次性奖励,评定AAA及以上的企业,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

蜀山区(自 2019 年 1 月 1 日起执行,有效期 2 年)

对当年新评定的省、市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 业,分别给予 10 万元、5 万元一次性奖励。

瑶海区(本政策自2022年1月1日起执行,有效期1年)

对新评定为省级、市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一次性奖励。

长丰县(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对新认定的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的工业企业给予最高2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当年评定的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给予5万元一次性奖励。

阜阳市各地两化融合贯标申报奖补奖励汇编

市级(2024年发布)

获评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证书的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市级政策对当年获评省级5G工厂试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称号的企业和园区给予10万元奖励;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点企业给予1万元奖励;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企业给予5万元奖励。

颍上县(2023年发布)

对通过两化融合、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数据安全管理等国家标准贯标的企业,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补。对新获批的国家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企业),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补。

淮北市各地两化融合申报认定奖补补助

市级(2021年发布)

对实施“深度上云”并通过评定的企业,给予1万元的一次性奖补。对新获得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工业互联网类试点示范企业和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分别给予国家级50万元、省级3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对新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对新获得优秀工业APP和工业APP创新应用示范、工业APP优秀解决方案的企业,分别给予国家级20万元、省级1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

杜集区(2022年发布)

支持两化融合。对实施“深度上云”并通过评定的企业,给予0.5万元一次性奖补。对新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补。对新获得优秀工业APP和工业APP创新应用示范、工业APP优秀解决方案的企业,分别给予国家级10万元、省级5万元的一次性奖补。

烈山区(2021—2023年)

对新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给予 10 万元的一次性奖补。

亳州市各地两化融合申报认定奖补

市级(2021年发布)

新认定的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市财政一次性奖励50万元。(亳政秘〔2020〕59号,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咨询电话:5539632)

通过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评定的企业,市财政一次性奖励20万元

滁州市各地两化融合申报认定奖补

市级(2025-01-16发布,有效期2年)

支持两化融合发展。支持企业对照国家数字化转型新型能力体系标准开展评估工作,对评估等级在3A、4A、5A级的企业,由市财政分别给予20万元、30万元、5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

淮南市各地两化融合申报认定奖补

市级(2022—2023年)

对通过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评定企业,给予一次性奖补20万元。对新获批国家级或省级“5G+ 工  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典型应用、优秀案例及解决方案等企业,按照与省政策不重复享受原则,分别给予不超过50万元、2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

黄山市各地两化融合申报认定奖补

市级(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试行两年)

支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对两化融合评定等级达到1A、2A、3A及以上的,分别奖励15万元、20万元、25万元。

黄山区(2022年发布)

对新认定的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企业、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项目企业、国家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企业分别奖励15万元;对当年通过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评定企业奖励10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分别奖励30万元、20万元;对新认定的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分别奖励15万元、10万元;对新认定的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企业奖励10万元

徽州区(2023年3月14日发布)

奖励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评定企业10万元

祁门县(2020年发布)

对新认定的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企业、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项目企业、国家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企业分别奖励10万元;对当年通过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评定企业奖励5万元。

歙县(自2023年1月1 日起实施,执行至2025年 12月31 日)

对新认定的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企业、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企业、国家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企业一次性各奖励15万元。对当年符合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企业,按照A、AA、AAA及以上分别奖励5万元、8万元、10万元。

黟县(2021年发布)

对当年通过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评定企业奖励10万元。

马鞍山市各地两化融合申报认定奖补

市级(2022年)

对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工业互联 网、大数据产业等领域的省级试点示范企业(项目)给予 50 万 元一次性奖补。

芜湖市各地两化融合申报认定奖补

市级(2024年发布)

对规上制造业企业当年设备(生产设备及工业软件)购置额超过4000万元(不含税)或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当年设备购置额超过2000万元的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技术改造项目,对其设备投入最高按照不超过5%给予奖补。其中,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或工业互联网平台贯标的企业,对其软性投入最高按照不超过8%比例进行奖补。单个项目最高奖补500万元。

市级(2020年发布)

对新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评定的企业,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补;对新认定的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补。

市级(本政策自2022年度起施行,有效期2年)

对认定并验收合格的国家级、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30万元。

宿州市各地两化融合申报认定奖补

市级(2024年发布)

市级对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1A(2A)、3A、4A、5A评定的企业,分别给予5万元、25万元、35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补。

灵璧县(成立时间应以每个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

对获得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两化融合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工业精品、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称号的,县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

宣城市各地两化融合申报认定奖补

市级(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鼓励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估认证,对新获得国家数字化转型新型能力体系评估认证的3A、4A、5A级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10万元和20万元。

安庆市各地两化融合申报认定奖补

太湖县(本政策自 2022 年 1 月 1 日起执行,有效期一年)

对当年获得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评定、新一代 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的企业,给予企业 20 万元 一次性奖励;

望江县(到2021年)

对当年通过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评定的企业,给予奖补30万元;对当年获得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企业、“信息消费试点”企业、“信息消费体验中心”企业称号的,每户给予奖励10万元;对当年获安徽省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的,给予奖励10万元。

宿松县(2021年发布)

获得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省级数字化车间称号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支持企业对照国家数字化转型新型能力体系标准开展评估工作,对评估等级在3A、4A、5A级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20万元、50万元。

桐城市(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评定的企业,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补

安徽省16市两化融合贯标认定周期

两化融合贯标的申报周期通常为6-8个月。以下是详细的实施流程:

贯标前期:从合同签订到体系文件发布的阶段,大约需要30天。

体系试运行:体系文件进入运行阶段,持续3个月。

内审:试运行结束后进行,组织各部门进行内部审核,并对审核出的不符合项目进行验证,大约需要10天。

管理评审:组织相关部门和领导进行管理评审,大约需要7天。

评定机构现场审核:由评定机构指派审核专家进入企业,对现场进行巡视、所涉及的文件进行查证,A级项目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连审,共4天。

合规性审查:评定机构对现场评审老师所提交的材料进行合规审查,大约需要7-15天。

专家复核:由行业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复审,大约需要15天。

公示:专家复核通过后进入项目公示期,共15天。

签发证书:公示结束后由机构制作纸质证书邮寄企业,大约需要7-15天。

这个周期涵盖了从准备到最终认证的整个过程,确保企业能够系统地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安徽省16市两化融合贯标认定价格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费用支出主要包含两个部分

1,贯标咨询辅导费用(由贯标咨询辅导机构收取)

2,贯标认证审核费用(由具有认证资格的第三方评定机构收取)贯标咨询辅导费用的收取依据主要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信息化建设基础以及企业地域差别(是否需要辅导老师长期出差指导)等因素影响,资费略有差别。

贯材认证审核费用一般固定收取,如果企业在第三方贯标认证审核机构选择上有困难的话可以找贯标辅导机构推荐家适合企业的机构。

以上就是小编将为大家具体讲解的内容,希望会对大家有个帮助!有任何项目问题都可以找小编指导。

需要咨询高新技术企业、软著专利等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评价、专精特新、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非遗、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绿色工厂、大数据企业、首台套、标准、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科学技术奖、规上企业、老字号、新产品、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公司注册注销、工商办理、股权挂牌、网站外包定制、百度关键词排名、SEO优化等更多政策项目的请直接联系渔渔:

免费咨询:19855109130,微信同号,为您解答指导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