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安徽科技项目申报资讯
安徽科技项目申报资讯
长丰县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方案申报指南!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园区、冷链物流基地、农村电商、农业区域公共/企业品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长丰县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方案聚焦草莓、稻虾等优势产业,构建从生产到加工再到供应的全链条体系,力争到2025年面向沪苏浙的农副产品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让长丰特色农产品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打响品牌。长丰企业申报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有任何问题可咨询小编:
长丰县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方案聚焦草莓、稻虾等优势产业,构建从生产到加工再到供应的全链条体系,力争到2025年面向沪苏浙的农副产品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让长丰特色农产品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打响品牌。长丰企业申报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有任何问题可咨询小编:
长丰县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申报免费咨询:15855157003(微信同号)
安徽、湖北、江苏、湖南、四川、陕西等地均有公司,成立13年,经验丰富,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绿色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两化融合、大数据企业、首台套、规上企业、老字号、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孵化器/众创空间、质量奖、科技成果评价、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版权、软件著作权、工商财税等项目材料编写和项目规划指导等服务,免费咨询!
关于加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20〕6号)、《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合政办秘〔2020〕63号)精神,高起点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培育现代农业发展新动能,推动长丰都市农业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现代农业提升工程为抓手,统筹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全链条打造,全要素对接,全方位合作,高起点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促进全县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围绕优质粮油、畜禽、水产、蔬菜、瓜果和草莓、稻虾、山核桃等优势特色产业,开展“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创建,构建完善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生产基地稳固、加工提档升级、销售渠道畅通。加快农业转型发展,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有机农业、都市农业、互联网农业,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争创国家级草莓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合肥“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奶瓶子”。力争到2025年,全县重点培育1-2个(草莓、稻虾共养等)优势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全县建立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类、加工类、供应类示范基地15个左右,面向沪苏浙地区的农副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年销售额达到100亿元,打造一批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叫得响的长丰特色农产品品牌。
二、重点任务
(一)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打造优势主导特色农产品板块。依据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优化生产区域布局,发展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深化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应用,推进都市农业与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深度融合发展,重点围绕草莓、稻虾共养等优势产业,建设一批智慧农业示范基地。以现代农业示范园为载体,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精深加工、现代营销,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粮油生产上,以划定的98.9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15.7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发展优质粮油;在蔬菜瓜果生产上,以长丰草莓、岗集山核桃、吴山南瓜、义井葡萄、罗塘西甜瓜、吴山瓜蒌子、陶楼油桃、朱巷辣椒、左店萝卜、庄墓莲藕等为重点,发展优质果蔬;在畜禽生产上,以伊利牧业、立华畜禽等为龙头,建设一批生态畜禽基地;在水产品生产上,以杜集、造甲、义井、下塘等乡镇为重点,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重点培育稻虾米公用品牌。(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资规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提高农业绿色生产水平。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奖补,提高秸秆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利用水平。推进全域草莓绿色防控,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高生物农药使用覆盖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加快有机肥替代化肥步伐,扩大生物有机肥料生产和推广应用,强化农膜回收利用。深入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针对不同规模畜禽养殖主体,因地制宜选择“截污建池、发酵还田”“一场一策、制肥还田”“区域收纳、集中处理”模式,不断提升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促进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力争到2025年,基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均达100%。(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供销社,各乡镇人民政府)
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全面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和农业面源污染监测,抓好农业投入品监管,强化产地安全管理。坚持绿色发展导向,大力实施耕地土壤质量提升行动,推行减量化生产和清洁生产技术,控制农兽药残留,净化产地环境。发展绿色粮食生产,推广种养结合、杂粮+优质麦、稻油连作等绿色种植模式。发展草莓等绿色优质果蔬,加快建立生态绿色生产技术体系。全面推进基地标准化生产和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保证基地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100%。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程,建设县域农产品公共检测平台,建立健全农产品检测工作机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互认体系,促进各类追溯平台互联互通和监管信息共享,落实农产品带标带码上市。(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建设绿色农产品加工集聚区。
培育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深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深度对接沪苏浙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等先进要素,大力发展草莓、山核桃、粮油、果蔬等精深加工。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骨干带动作用,鼓励引导具备条件的成长型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以“158”行动重点企业、重点园区和加工主导型基地为龙头,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大力培育新主体,积极发展符合城乡居民需求的农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壮大创业创新型农业企业。落实“百亿元企业”培育计划,力争到2025年打造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50亿元企业2个以上,其中超100亿元的企业1个。深入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为招商引资企业和项目落地提供便利化服务。(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经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双凤经开区管委会)
加强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实施农产品加工园区提升行动,按照“一镇一园、一村一业”的思路,优化农产品加工园区空间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功能、突出特色、优化分工,改善提升园区环境条件和承载力。大力推进县域粮油、乳制品、果蔬、畜禽和饲料加工五大产业集群园区化、高质量发展。按照“分散种养、聚集加工”的思路,推动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做大做强长丰食品产业园。围绕乡村产业兴旺,在乡镇工业集聚区,支持引进农产品加工类招商引资项目和改扩建项目,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强镇和农业产业强镇。支持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建设运营农业产业园,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精深加工、现代营销,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力争到2025年,建设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园区1个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双凤经开区管委会)
(三)建设绿色农产品物流供应平台。
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优势农产品产地为依托,以草莓、稻虾、山核桃等产业为重点,高起点培育一批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和物流企业,快速融入长三角物流配送体系。积极培育大型冷链物流配送企业,加快建设区域性冷链物流基地;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村集体股份合作社等,按照“田头市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模式,建设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设施;支持运销企业和经纪人配套建设冷藏冷冻、物流配送、信息服务、质量检测等基础设施。加强与沪苏浙电商企业合作,完善冷链物流、直销配送体系,共建长三角3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发改委、县农业农村局、县供销社,各乡镇人民政府、双凤经开区管委会)
优化升级农村电商。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化融合发展。推广“电商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加强农村电商企业产销对接。加大本土农村电商企业培育力度,支持其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知名电商平台深度合作。(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双凤经开区管委会)
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积极参加农交会等各类合作对接活动,发挥好农交会“销产品、塑品牌、建渠道、招项目”的主平台作用。依托资源禀赋,培育一批休闲旅游农业示范点,打造一批精品民宿、精品乡村旅游路线,让园区成景区、农副产品成旅游产品。积极发展节会农业,促进长三角一体化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壮大,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流通。探索与长三角地区城市联合举办农交会、产销对接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介会的有效机制,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不断提升长丰名特优农产品在沪苏浙地区市场份额。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发展订单和定制农业,扩大农超、农社、农企、农校等产销对接。(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县商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双凤经开区管委会)
三、重点措施
(一)加强合作平台建设。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布局,加快现代农业园区转型升级,开展农业园区合作示范,引进沪苏浙地区优质资本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科技园。主动对接沪苏浙地区食品加工业产业链,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引进一批沪苏浙知名农产品和食品加工大企业、大集团赴县投资兴业,共建一批全国领先的农产品加工示范区(联合体)。(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投促中心、县发改委,各乡镇人民政府、双凤经开区管委会)
(二)培育项目实施主体。围绕草莓、稻虾、山核桃等优势主导产业,优先选择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示范合作社和示范家庭农场等主体,承担示范基地项目实施任务,建设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农业农村人才发展实施意见,吸引更多长丰籍在外涉农人才、大学毕业生等返乡创业就业,参与基地建设。组织实施农业人才联合培训计划,利用农业农村柔性引进人才资源,加强与沪苏浙大院大所大校大企跨区联合,加快沪苏浙农业技术成果在我县孵化转化进程。(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人社局、县科技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双凤经开区管委会)
(三)实施品牌振兴工程。培育长丰本土知名品牌,打造一批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叫得响、有影响力的农业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或产品品牌。草莓要立足“一县一业(特)”,凝练品牌文化,强化运营管理,提升品牌价值,培育若干个知名企业品牌以及产品品牌,实现全产业链发展。支持乡镇、基地或企业在沪苏浙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品牌推介。支持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联姻合作,共建共享企业品牌。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大品牌建设支持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公信力。(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双凤经开区管委会)
(四)健全资金投入机制。强化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加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支持力度。积极争取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省、市级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冷链物流等示范基地建设。建立县级乡村振兴投资基金,优先支持基地建设中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落实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各类农业专项资金优先支持基地建设,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向农产品加工、储藏设施装备倾斜。(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双凤经开区管委会)
(五)强化要素支撑保障。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加大对各类主体和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发挥政策性担保机构主渠道作用,扩大对龙头企业担保总额,降低担保费率。积极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开展主要粮食作物大灾保险和完全成本保险,鼓励开展特色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和收入保险。落实农产品加工企业用地、用电优惠政策,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资规局、县发改委、县交通运输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双凤经开区管委会)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统筹协调。成立县政府分管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见附件),建立在政府领导下,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商定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重大事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全面落实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任务。各乡镇(区)要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成立工作班子,建立工作机制,制定专项规划,落实扶持政策,建立支撑体系,推动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双凤经开区管委会)
(二)建立合作机制。依托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联盟,积极开展对接合作和交流互通。支持乡镇、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与沪苏浙建立交流协作机制,创新合作发展模式。发挥各类协会的作用,定期举办交流活动,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对接。(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委,各乡镇人民政府、双凤经开区管委会)
(三)加强调度考评。建立工作调度机制,定期调度和分析评估任务落实和工作进展情况,总结经验成效,解决存在问题,推动各项工作高效开展。建立指标体系、评价体系、统计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将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内容。(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双凤经开区管委会)
自2012年创立,立足安徽,服务全国(湖北、江苏、湖南、四川、陕西等),是您值得信赖的综合企业服务机构。
我们专注解决您的核心需求:
赢政策红利: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精特新、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绿色工厂、大数据企业、首台套、规上企业、老字号、非遗、孵化器/众创空间...覆盖国家及地方各级重磅政策项目,专业团队全程代办,提升成功率,助您抢占资源。
筑知识产权壁垒:专利、商标、版权、软著全链条申请与代理,保护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强数字营销:抖音短视频推广引爆流量,网站定制与SEO优化提升百度排名,让客户主动找上门。
稳企业根基:工商财税咨询、股权设计、公司注册注销、股权挂牌、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提供专业咨询与落地支持。
选择卧涛,获得三大保障:
专业高效:十余年经验,资深团队精准匹配政策,流程代办省心省力。
全面可靠:覆盖企业全周期发展需求,服务网络遍及多省。
成功验证:助力众多企业获取资质荣誉、资金扶持与市场增长。
卧涛集团,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持续深耕服务,助力企业把握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立即联系15855157003免费咨询解锁专业服务,加速您的成功!
长丰县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申报免费咨询:15855157003(微信同号)
安徽、湖北、江苏、湖南、四川、陕西等地均有公司,成立13年,经验丰富,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绿色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两化融合、大数据企业、首台套、规上企业、老字号、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孵化器/众创空间、质量奖、科技成果评价、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版权、软件著作权、工商财税等项目材料编写和项目规划指导等服务,免费咨询!
关于加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20〕6号)、《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合政办秘〔2020〕63号)精神,高起点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培育现代农业发展新动能,推动长丰都市农业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现代农业提升工程为抓手,统筹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全链条打造,全要素对接,全方位合作,高起点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促进全县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围绕优质粮油、畜禽、水产、蔬菜、瓜果和草莓、稻虾、山核桃等优势特色产业,开展“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创建,构建完善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生产基地稳固、加工提档升级、销售渠道畅通。加快农业转型发展,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有机农业、都市农业、互联网农业,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争创国家级草莓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合肥“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奶瓶子”。力争到2025年,全县重点培育1-2个(草莓、稻虾共养等)优势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全县建立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类、加工类、供应类示范基地15个左右,面向沪苏浙地区的农副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年销售额达到100亿元,打造一批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叫得响的长丰特色农产品品牌。
二、重点任务
(一)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打造优势主导特色农产品板块。依据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优化生产区域布局,发展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深化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应用,推进都市农业与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深度融合发展,重点围绕草莓、稻虾共养等优势产业,建设一批智慧农业示范基地。以现代农业示范园为载体,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精深加工、现代营销,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粮油生产上,以划定的98.9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15.7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发展优质粮油;在蔬菜瓜果生产上,以长丰草莓、岗集山核桃、吴山南瓜、义井葡萄、罗塘西甜瓜、吴山瓜蒌子、陶楼油桃、朱巷辣椒、左店萝卜、庄墓莲藕等为重点,发展优质果蔬;在畜禽生产上,以伊利牧业、立华畜禽等为龙头,建设一批生态畜禽基地;在水产品生产上,以杜集、造甲、义井、下塘等乡镇为重点,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重点培育稻虾米公用品牌。(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资规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提高农业绿色生产水平。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奖补,提高秸秆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利用水平。推进全域草莓绿色防控,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高生物农药使用覆盖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加快有机肥替代化肥步伐,扩大生物有机肥料生产和推广应用,强化农膜回收利用。深入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针对不同规模畜禽养殖主体,因地制宜选择“截污建池、发酵还田”“一场一策、制肥还田”“区域收纳、集中处理”模式,不断提升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促进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力争到2025年,基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均达100%。(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供销社,各乡镇人民政府)
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全面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和农业面源污染监测,抓好农业投入品监管,强化产地安全管理。坚持绿色发展导向,大力实施耕地土壤质量提升行动,推行减量化生产和清洁生产技术,控制农兽药残留,净化产地环境。发展绿色粮食生产,推广种养结合、杂粮+优质麦、稻油连作等绿色种植模式。发展草莓等绿色优质果蔬,加快建立生态绿色生产技术体系。全面推进基地标准化生产和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保证基地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100%。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程,建设县域农产品公共检测平台,建立健全农产品检测工作机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互认体系,促进各类追溯平台互联互通和监管信息共享,落实农产品带标带码上市。(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建设绿色农产品加工集聚区。
培育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深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深度对接沪苏浙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等先进要素,大力发展草莓、山核桃、粮油、果蔬等精深加工。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骨干带动作用,鼓励引导具备条件的成长型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以“158”行动重点企业、重点园区和加工主导型基地为龙头,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大力培育新主体,积极发展符合城乡居民需求的农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壮大创业创新型农业企业。落实“百亿元企业”培育计划,力争到2025年打造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50亿元企业2个以上,其中超100亿元的企业1个。深入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为招商引资企业和项目落地提供便利化服务。(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经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双凤经开区管委会)
加强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实施农产品加工园区提升行动,按照“一镇一园、一村一业”的思路,优化农产品加工园区空间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功能、突出特色、优化分工,改善提升园区环境条件和承载力。大力推进县域粮油、乳制品、果蔬、畜禽和饲料加工五大产业集群园区化、高质量发展。按照“分散种养、聚集加工”的思路,推动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做大做强长丰食品产业园。围绕乡村产业兴旺,在乡镇工业集聚区,支持引进农产品加工类招商引资项目和改扩建项目,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强镇和农业产业强镇。支持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建设运营农业产业园,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精深加工、现代营销,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力争到2025年,建设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园区1个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双凤经开区管委会)
(三)建设绿色农产品物流供应平台。
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优势农产品产地为依托,以草莓、稻虾、山核桃等产业为重点,高起点培育一批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和物流企业,快速融入长三角物流配送体系。积极培育大型冷链物流配送企业,加快建设区域性冷链物流基地;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村集体股份合作社等,按照“田头市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模式,建设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设施;支持运销企业和经纪人配套建设冷藏冷冻、物流配送、信息服务、质量检测等基础设施。加强与沪苏浙电商企业合作,完善冷链物流、直销配送体系,共建长三角3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发改委、县农业农村局、县供销社,各乡镇人民政府、双凤经开区管委会)
优化升级农村电商。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化融合发展。推广“电商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加强农村电商企业产销对接。加大本土农村电商企业培育力度,支持其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知名电商平台深度合作。(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双凤经开区管委会)
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积极参加农交会等各类合作对接活动,发挥好农交会“销产品、塑品牌、建渠道、招项目”的主平台作用。依托资源禀赋,培育一批休闲旅游农业示范点,打造一批精品民宿、精品乡村旅游路线,让园区成景区、农副产品成旅游产品。积极发展节会农业,促进长三角一体化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壮大,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流通。探索与长三角地区城市联合举办农交会、产销对接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介会的有效机制,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不断提升长丰名特优农产品在沪苏浙地区市场份额。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发展订单和定制农业,扩大农超、农社、农企、农校等产销对接。(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县商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双凤经开区管委会)
三、重点措施
(一)加强合作平台建设。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布局,加快现代农业园区转型升级,开展农业园区合作示范,引进沪苏浙地区优质资本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科技园。主动对接沪苏浙地区食品加工业产业链,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引进一批沪苏浙知名农产品和食品加工大企业、大集团赴县投资兴业,共建一批全国领先的农产品加工示范区(联合体)。(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投促中心、县发改委,各乡镇人民政府、双凤经开区管委会)
(二)培育项目实施主体。围绕草莓、稻虾、山核桃等优势主导产业,优先选择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示范合作社和示范家庭农场等主体,承担示范基地项目实施任务,建设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农业农村人才发展实施意见,吸引更多长丰籍在外涉农人才、大学毕业生等返乡创业就业,参与基地建设。组织实施农业人才联合培训计划,利用农业农村柔性引进人才资源,加强与沪苏浙大院大所大校大企跨区联合,加快沪苏浙农业技术成果在我县孵化转化进程。(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人社局、县科技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双凤经开区管委会)
(三)实施品牌振兴工程。培育长丰本土知名品牌,打造一批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叫得响、有影响力的农业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或产品品牌。草莓要立足“一县一业(特)”,凝练品牌文化,强化运营管理,提升品牌价值,培育若干个知名企业品牌以及产品品牌,实现全产业链发展。支持乡镇、基地或企业在沪苏浙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品牌推介。支持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联姻合作,共建共享企业品牌。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大品牌建设支持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公信力。(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双凤经开区管委会)
(四)健全资金投入机制。强化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加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支持力度。积极争取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省、市级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冷链物流等示范基地建设。建立县级乡村振兴投资基金,优先支持基地建设中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落实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各类农业专项资金优先支持基地建设,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向农产品加工、储藏设施装备倾斜。(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双凤经开区管委会)
(五)强化要素支撑保障。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加大对各类主体和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发挥政策性担保机构主渠道作用,扩大对龙头企业担保总额,降低担保费率。积极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开展主要粮食作物大灾保险和完全成本保险,鼓励开展特色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和收入保险。落实农产品加工企业用地、用电优惠政策,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资规局、县发改委、县交通运输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双凤经开区管委会)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统筹协调。成立县政府分管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见附件),建立在政府领导下,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商定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重大事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全面落实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任务。各乡镇(区)要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成立工作班子,建立工作机制,制定专项规划,落实扶持政策,建立支撑体系,推动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双凤经开区管委会)
(二)建立合作机制。依托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联盟,积极开展对接合作和交流互通。支持乡镇、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与沪苏浙建立交流协作机制,创新合作发展模式。发挥各类协会的作用,定期举办交流活动,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对接。(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委,各乡镇人民政府、双凤经开区管委会)
(三)加强调度考评。建立工作调度机制,定期调度和分析评估任务落实和工作进展情况,总结经验成效,解决存在问题,推动各项工作高效开展。建立指标体系、评价体系、统计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将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内容。(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双凤经开区管委会)
自2012年创立,立足安徽,服务全国(湖北、江苏、湖南、四川、陕西等),是您值得信赖的综合企业服务机构。
我们专注解决您的核心需求:
赢政策红利: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精特新、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绿色工厂、大数据企业、首台套、规上企业、老字号、非遗、孵化器/众创空间...覆盖国家及地方各级重磅政策项目,专业团队全程代办,提升成功率,助您抢占资源。
筑知识产权壁垒:专利、商标、版权、软著全链条申请与代理,保护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强数字营销:抖音短视频推广引爆流量,网站定制与SEO优化提升百度排名,让客户主动找上门。
稳企业根基:工商财税咨询、股权设计、公司注册注销、股权挂牌、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提供专业咨询与落地支持。
选择卧涛,获得三大保障:
专业高效:十余年经验,资深团队精准匹配政策,流程代办省心省力。
全面可靠:覆盖企业全周期发展需求,服务网络遍及多省。
成功验证:助力众多企业获取资质荣誉、资金扶持与市场增长。
卧涛集团,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持续深耕服务,助力企业把握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立即联系15855157003免费咨询解锁专业服务,加速您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