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项目申报资讯
合肥、芜湖限报2个,其他市限报1个,8月20日前申报,1000万经费支持!2025年安徽省省级服务型制造集聚区申报指南!小编现将政策项目申报事宜总结如下,如有疑问可以免费咨询为您解答指导!
免费咨询电话:18715034835(微信同号)
一、申报主体
集聚区的申报主体为县(市、区)或省级以上开发区(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申报条件
创建条件
1.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规定,符合相关国土空间规划、消防应急、环境保护等要求,四至边界清晰,功能定位合理,周边配套良好。
2.产业定位明确,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基础坚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区域集群集聚效应显著,市场主体活跃,企业发展向好。
3.围绕产业集群需求,积极开展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培育和“双招双引”,持续推动工业设计中心、检验检测认证中心、共性技术平台和中试基地等建设,培育壮大工业互联网平台、共享制造平台。
4.扎实开展服务型制造市场主体培育,梯度培育体系建设较为完善。拥有一批省级及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或省级服务型制造标杆企业。积极推动制造服务一体化应用场景建设。
5.常态化开展产业供需和要素对接,推动龙头企业赋能中小企业,提升产业链协同能力。发挥产业联盟、协会作用,积极开展服务型制造专题活动,组织举办专题培训、宣贯诊断和工业设计赛事等。
6.围绕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县(市、区)或开发区制定了明确的政策规划和支持举措,创建主体有明确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履行服务、监测、统计等职责,并建立了完备的管理制度,集聚区建设方案切实可行。
符合以上要求,空间布局合理、制造基础雄厚、服务能力全面、主体培育有力、融合生态完善、支撑保障坚实,在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并具有显著辐射带动作用。2022年至今未发生过特别重大、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特别重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和造成恶劣影响的社会稳定事件。
三、遴选程序
(一)组织申报。各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组织辖区内集聚区的申报工作。符合条件的县(市、区)或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经县(市、区)人民政府或园区管委会同意,向所在市工信局提出申请,报送集聚区申报书(附件1)、建设方案(提纲)和其他佐证材料。各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后,于8月20日前将申报材料及审核意见报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合肥、芜湖限报2个,其他市限报1个。
(二)确定名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根据申报材料组织专家评审,对评审通过的申报单位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门户网站予以公示。经公示无异议的,确定为省级服务型制造集聚区,并以公告形式向社会发布。
四、其他事项
(一)培育建设。集聚区应按照《导则》要求,编制、落实建设方案,夯实制造基础、提升服务能力、强化主体培育、打造融合生态、完善支撑保障,探索建立“两业融合”监测机制。集聚区应组织区域内企业开展服务型制造自诊断,并在2025年度推动不少于20家企业开展服务型制造精细化诊断。
(二)评估管理。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根据《导则》要求,适时组织集聚区综合评估。集聚区应按照通知要求按时提交评价材料和相关佐证材料,由所在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审核把关后报送。评估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评估不合格的,需在3个月内完成整改。整改后评估仍不合格的,退出集聚区创建。不参加评估的视为不合格。
(三)奖补支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统筹省制造强省建设等资金对省级服务型制造集聚区建设予以支持,每个集聚区1000万元,根据考核评价结果和年度资金预算规模分步到位。集聚区应严格资金管理,按照《导则》要求规范使用资金,不得用于其他用途。退出集聚区创建的,不予下达剩余奖补,并对已拨付财政资金予以收回。
以上是2025年安徽省省级服务型制造集聚区申报事宜,有任何项目问题都可咨询小编!
(高新技术企业、软著专利等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评价、专精特新、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非遗、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绿色工厂、大数据企业、首台套、标准、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科学技术奖、规上企业、老字号、新产品、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公司注册注销、工商办理、股权挂牌、网站外包定制、百度关键词排名、SEO优化等更多政策项目的请直接联系葛先生:
免费咨询:18715034835,微信同号,为您解答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