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8月15日 星期五,欢迎光临本站 

安徽科技项目申报资讯

2025-2027安徽纺织产业新政!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和工业设计中心、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智能工厂、轻量级数字化改造、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标准制定和修订、中国消费名品、纺织创新精品、纺织服装首店、专精特新企业、境外展会、纺织特色产业集群申报指南!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5/8/15     浏览次数:    
为加快纺织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安徽省纺织工业优化升级实施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时间2025年8月24日。安徽各地企业申报纺织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和工业设计中心、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智能工厂、轻量级数字化改造、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标准制定和修订、中国消费名品、纺织创新精品、纺织服装首店、专精特新企业、境外展会、纺织特色产业集群可咨询小编:

为加快纺织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安徽省纺织工业优化升级实施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时间2025年8月24日。安徽各地企业申报纺织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和工业设计中心、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智能工厂、轻量级数字化改造、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标准制定和修订、中国消费名品、纺织创新精品、纺织服装首店、专精特新企业、境外展会、纺织特色产业集群可咨询小编:

安徽纺织产业政策申报免费咨询:15855157003(微信同号)
安徽、湖北、江苏、湖南、四川、陕西等地均有公司,成立13年,经验丰富,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绿色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两化融合、大数据企业、首台套、规上企业、老字号、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孵化器/众创空间、质量奖、科技成果评价、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版权、软件著作权、工商财税等项目材料编写和项目规划指导等服务,免费咨询!
安徽省纺织工业优化升级实施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

纺织工业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也是安徽省“6178”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及制造业“4433”万千亿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安徽纺织工业在技术进步、结构调整、承接转移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但创新能力不强、产品层次偏低、企业能级不高、产业链条关键环节薄弱等问题,成为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为推动全省纺织工业优化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科技、绿色、时尚、健康”为新定位,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方向,重点实施“七大行动”,巩固提升纺织工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兴纺织智造基地和品牌时尚高地。到2027年,全省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00亿元左右,年均增幅4%左右,培育中国消费名品3-5个,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持续降低,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质量和规模不断提高。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创新引领行动
1.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关键技术攻关计划,鼓励企业围绕纤维新材料、高端纺织制品、纺织智能制造、废旧纺织品高值化再生利用等领域加快研发创新,形成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成果。加快推动气凝胶纤维纳米复合材料、功能性聚乳酸纤维材料、废旧涤纶再聚合等科技成果产业化。(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均需各市人民政府作为责任单位,不再列出)
2. 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聚焦化纤新材料、功能性纺织品等领域,引导企业与东华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江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合作,深入开展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示范和揭榜挂帅工作。加强纺织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高校加快推进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和工业设计中心建设。(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实施结构优化行动
3. 推动服装家纺高质量供给。围绕户外运动服装、高品质童装、高档羽绒服、高端西装、时尚女装、家用纺织等领域,巩固提升传统优势品牌,培育打造潮流新锐品牌。支持地市、行业协会、有关机构举办合肥时尚周、中国望江时尚童装设计大赛等纺织服装“优供给促升级”活动,积极引入国内外高端设计资源,增加多元化、优质化产品供给,做强“徽派”服装品牌。(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 拓展产业用纺织品高端化应用。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扩大高品质非织造布、过滤用纺织品等应用领域,鼓励医疗健康用纺织品、智能交通运输用纺织品、老年康复护理用纺织品、特种安全防护等中小企业壮大产业规模,加快消防应急救援用纺织品、海洋产业与渔业用纺织品、航空航天用纺织品延链补链。(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5. 推动天然纤维高值化发展。推动棉麻毛丝等天然纤维制品精品化高值化,加大非棉天然纤维应用,拓展天然纤维在运动、家居、医用、智能可穿戴等领域应用。支持骨干企业开发真丝高附加值产品,提升丝绸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形成一批有品牌、有市场的优质产品。(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6. 推进化学纤维高水平制备。支持企业提升功能性化学纤维性能和品质,研发阻燃、抗菌抗病毒、导电、相变储能、温控、原液着色、生物医用等化学纤维新品种,进一步拓展化学纤维在功能性服装、家纺、户外、消防、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应用。(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实施新型技改行动
7. 加速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落实国家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鼓励企业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要求,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重点推动纺纱织布、非织造机械、印染机械等纺织专用设备更新改造,加快针织加工、环保染整等工艺技术迭代升级,加速应用数控节能高速纺织、染整、吊挂柔性流水线、数码印花、智能纺机、智能制衣等智能装备。(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8. 加快构建新智造体系。支持各地开展纺织数字化智能化诊断,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梯度培育一批智能工厂,打造一批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一批轻量级数字化改造项目。推广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柔性化制造等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引导实施小批量、多品种、快时尚生产。强化人工智能赋能,鼓励企业聚焦细分场景应用打造中小型模型,推进AI技术在化纤纺丝、织物检测、染整定型、材料创新和能源管理等环节应用。(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实施绿色提质行动
9. 夯实纺织绿色发展基础。开展印染、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等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加强纺织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等减排技术应用,推广一批适用于纺织行业的节水、节能、降碳技术装备。落实印染、化纤等行业清洁生产审核。支持重点用能企业加强纺织化学品风险管控,建立环境、化学品信息披露机制。(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0. 推动印染绿色集聚发展。支持印染企业在园区内集中建设,加大集中供热和污染物集中处理。鼓励园区外印染企业逐步搬迁入园。支持印染企业创新技术、改造流程,推广应用节水印染技术、中水回用处理工艺。推动优势印染企业从产品加工型向产品开发型转变。支持印染企业发挥中间环节优势,与产业链上下游加强合作对接,加快高端纺织面料开发和应用。(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1. 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推广纺织产品循环利用标志标准,扩大废旧纺织品再生产品在家具建材、汽车内外饰、农业、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应用。鼓励纺织企业使用再生纤维及制品,提高再生纤维的替代使用比例,促进废旧纺织品高值化利用。(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实施标准领航行动
12. 强化标准引领。鼓励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加强纤维新材料、功能性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服装服饰、家用纺织品等领域标准研制,培育一批纺织服装企业标准“领跑者”。鼓励社会团体自主制定和发布团体标准,参与先进团体标准应用示范。(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3. 加强品牌培育。引导地方和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安徽辨识度、全国知名度、世界影响力的企业品牌、区域名牌,争创一批中国消费名品、纺织创新精品。抢抓国潮文创、“谷子经济”消费机遇,鼓励企业开发推广国风服饰,引导企业与国内外知名IP品牌合作开发联名产品。推动徽派文化和现代时尚深度融合,支持望江挑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扬,提升徽文化元素设计应用和表达水平。创新时尚消费场景,发展纺织服装首店,建设时尚街区,加快推进中国服装原创设计基地等创意设计园区建设。(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实施引优育强行动
14. 精准开展双招双引。引导各市科学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纺织产业转移,重点加快化纤新材料、高端面料、绿色印染、特色化产业用纺织品等细分领域的产业承接,完善产业链条。支持各地结合实际开展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协会招商、以商引商,用好世界制造业大会、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投资安徽行”、“天下徽商”圆桌会议等平台资源,招引一批行业龙头和人才团队。(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5. 加快优质企业培育。围绕新型纤维、高端纺织、品牌服装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快培育细分领域链主企业、创新型头部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支持有条件的优势企业运用并购重组手段扩大市场份额,鼓励科技型中小纺企作为优质并购标的积极参与并购重组,促进大中小企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到2027年,累计培育300家左右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资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6. 积极开拓多元市场。支持纺织企业创新渠道资源,加快应用直播电商、社交电商、内容电商、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紧抓RCEP和“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发挥纺织、服装加工等关键环节优势,加强与境外经贸合作区的产业链合作和配套对接,优化海外生产加工布局。深化“徽动全球”出海行动,推动重点纺织企业“走出去”参加境外展会,开拓新兴市场。(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实施集群发展行动
17. 推动产业特色布局。推进合肥等地聚焦创意设计、数字时尚,建设时尚创意设计基地和品牌集聚地。支持安庆、六安、芜湖等地围绕服装制造、家用纺织品、羽绒等领域加强产业链协同发展,建设智能时尚服装家纺核心加工区。依托滁州、宣城、蚌埠非织造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等产业优势,建设先进纺织新材料制造基地。推动阜阳、亳州、宿州等皖北地区围绕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户外运动服装、先进功能材料等领域,建设新兴纺织服装产业基地。(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8. 推动集群能级壮大。聚焦创意设计、先进纤维、品牌服装、户外运动等薄弱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不断完善产业生态圈,培育一批省级以上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推动望江、利辛、郎溪、五河、宿松等县域产业集群壮大规模,提升竞争力。发挥纺织行业生产制造与文化时尚、现代服务等有机融合特点,支持地市建设纺织服装特色产业小镇,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标杆企业,加快提升行业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等方面发展水平。到2027年,累计打造5个左右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超50亿元的纺织特色产业集群。(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发挥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全省纺织工业优化升级工作。省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做好要素保障和配套措施落实,各地要结合产业实际抓好落实。统筹“两重”“两新”、新型技术改造、中小企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兴皖等政策资金,支持产业优化升级。支持基础较好的地市设立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基金,推进符合条件的高技术型纺织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融资。支持重点纺织企业申报纳入省重大产业项目库,在用地指标等方面予以支持。强化重点区域排污权交易工作指导,加强重大印染建设项目环评指导服务。加大高层次领军型人才引培力度,推进校企合作,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广泛宣传新时代纺织工业发展成就与社会贡献,提升公众对纺织工业定位及形象的认知,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纺织工业的良好舆论氛围。(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省教育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自2012年创立,立足安徽,服务全国(湖北、江苏、湖南、四川、陕西等),是您值得信赖的综合企业服务机构。
我们专注解决您的核心需求:
赢政策红利: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精特新、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绿色工厂、大数据企业、首台套、规上企业、老字号、非遗、孵化器/众创空间... 覆盖国家及地方各级重磅政策项目,专业团队全程代办,提升成功率,助您抢占资源。
筑知识产权壁垒: 专利、商标、版权、软著全链条申请与代理,保护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强数字营销: 抖音短视频推广引爆流量,网站定制与SEO优化提升百度排名,让客户主动找上门。
稳企业根基: 工商财税咨询、股权设计、公司注册注销、股权挂牌、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提供专业咨询与落地支持。
选择卧涛,获得三大保障:
专业高效: 十余年经验,资深团队精准匹配政策,流程代办省心省力。
全面可靠: 覆盖企业全周期发展需求,服务网络遍及多省。
成功验证: 助力众多企业获取资质荣誉、资金扶持与市场增长。
卧涛集团,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持续深耕服务,助力企业把握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立即联系15855157003免费咨询  解锁专业服务,加速您的成功!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