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项目申报资讯
标准化专项项目视同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要有标准成果!2025年度安徽省质量基础设施标准化专项申报指南!小编现将政策项目申报事宜总结如下,如有疑问可以免费咨询为您解答指导!
咨询电话:18715034835(微信同号)
一、支持方向
围绕我省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充分发挥质量基础设施效能,开展重点产业质量强链标准研究与应用,打造高效优质的产业链供应链,提升整体韧性和安全水平。2025年质量基础设施标准化专项申报指南见文章末尾。
二、申报要求
(一)项目绩效目标中应有明确的标准成果,牵头申报单位应主导制定(第一起草单位)省级地方标准(报批稿),或参与制定(起草单位中排名前三)省级以上标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报批稿)不少于1项。标准成果为省级地方标准的,应符合地方标准制定范围,且未列入市场监管总局《地方标准制定负面清单》。
(二)项目申报单位为符合《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的申报主体条件的法人单位,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人才团队和科研基础条件保障,运行管理规范,社会信用记录良好。鼓励企业牵头,联合上下游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组团申报项目。
(三)项目申报单位须有一定的研发投入,原则上应建有相关领域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未建有上述平台的单位,应具备较为完备的科研基础条件,研发投入较高、财务状况较好。牵头申报单位为企业性质的,须提供2022—2024年3个会计年度的财务审计报告和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成立时间不足3年的,按实际会计年度提供,数据与系统一致;牵头申报单位为高校、科研院所、三甲医院(含三级专科医院)等事业单位及民非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的,须提供2024年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事业单位调查表中的JG1-08表,军事单位因保密需要,可不提供研发投入材料。
(四)原则上,每个领域同一单位限申报1项。申报单位同一个项目只能通过一个推荐单位向一个部门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并承诺本次申报的项目主要研发内容未获得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立项支持。
(五)项目申报单位(高校院所指内设学院或研究所)和主持人承担的省科技重大专项和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含质量基础设施标准化专项项目),近3年内有逾期未申请结题验收、撤销、不通过验收情况的,不得申报。
(六)项目由多个单位联合申报的,应明确1个牵头申报单位,由牵头单位与各合作单位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明晰各方责任和权利、承担的工作任务、资金投入额度与分配额度以及项目实施形成的固定资产和科技成果权益归属等。
(七)项目主持人应具有领导和组织开展创新性研究的能力,社会信用记录良好,保证有足够时间投入研究工作,原则上应为申报单位在职人员,且为实际主持该项目研究的人员,如非在职人员,须由申报单位出具正式聘用合同,聘用时间原则上须覆盖项目实施周期。
(八)项目主持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7周岁(1968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院士不超过67周岁(1958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超龄原则上不得申报,如确要申报,由项目申报单位出具能确保项目可履约实施的承诺函(如返聘、延迟退休等)。
(九)项目主持人没有主持在研省科技重大专项和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含质量基础设施标准化专项项目)。同一个主持人每年度限申报1个省科技重大专项或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或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项目。
(十)申报项目涉及人体被试和人类遗传资源的科学研究,须尊重生命伦理准则,遵守《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等国家相关规定,严格遵循技术标准、伦理规范和伦理审查标准。涉及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要遵守国家实验动物管理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有关规定,使用合格实验动物,在合格设施内进行动物实验,保证实验过程合法,实验结果真实、有效,并通过实验动物福利和伦理审查。
三、支持方式
按照A类项目(国际标准)40万元/项、B类项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20万元/项给予支持,C类(省级地方标准)经费自筹。资助额度少于申请额度的,差额部分由项目承担单位自筹解决,无力解决的视为放弃立项资格。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三年。
四、申报程序
(一)项目申报。项目申报单位应按照申报指南要求,选择适合领域填写项目申报书,报归口单位审核。归口单位应对申报单位填报信息的真实性、合规性和相关责任主体信用记录等进行审核,并将推荐的项目汇总后报省市场监管局。其中,企业和市属及以下单位由各市市场监管局负责推荐;省属及以上本科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直接向省市场监管局推荐。项目申报、推荐工作2025年10月7日截止,逾期不予受理。
(二)材料报送。
1.请项目归口单位将推荐项目公函、汇总表(须加盖单位印章)通过EMS邮寄至省市场监管局科技信息化处(地址:合肥市包河区延安路13号);推荐项目公函、汇总表、申报书电子版(盖章扫描件和word版)发送至指定邮箱;项目申报书纸质版(一式三份)待项目通过评审、公示后通过EMS邮寄至省市场监管局科技信息化处,未公示项目无需报送纸质材料。电子版材料请按照“申报领域+归口管理单位+项目名称”(例如:新能源汽车+合肥市市场监管局+新能源汽车智能电控系统评价标准研究)的格式统一命名。
2.省市场监管局根据各单位推荐情况,组织开展项目受理、形式审查、评审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会同省科技厅下达立项计划,并签订项目合同书。
2025年质量基础设施标准化专项申报指南
一、新能源汽车
1.新能源汽车基础标准研究。围绕新能源汽车基础共性、电控技术、智能辅助驾驶、车用软件、标准体系等前沿技术开展标准研制。
2.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标准研究。围绕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开展高强度、轻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的动力电池性能测试等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围绕新能源汽车底盘系统,开展线控转向系统、线控制动系统全套软硬件开发关键技术标准研究。
3.新能源汽车应用标准研究。聚焦新能源汽车真实和应用场景,加快新能源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紧急救援服务、二手车交易、车网互动、电池拆解和回收利用等后市场领域标准研制,引领汽车后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二、人工智能
1.人工智能基础标准和体系建设研究。开展人工智能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建设,推动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标准体系和安全智能评测标准体系的建设。构建和完善大模型产业链相适配的标准体系。
2.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标准研究。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开展特种设备智慧监管和实操智慧评价、资产管理数字化、城市生命线及城市运行、智慧医疗、数智农业等人工智能应用关键技术标准研究。
3.人工智能效果评价标准研究。围绕“能力评测先行,兼顾通用技术和行业应用,安全可信作为基座”的思路,分步骤攻关制定认知智能大模型能力评测、效果评估、模型安全、技术选型和应用推广关键环节技术标准研究。加快推动自主技术向自主标准转化,制定出台一批数据安全、算法透明度和模型可解释性等方面急需的关键标准。
三、绿色低碳
1.绿色低碳产业培育标准研究。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虚拟电厂、电站锅炉掺氨燃烧技术等标准研制。加强核聚变工程及衍生技术标准转化,加快推进超导、加热、材料、安全防护等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开展氢能产业发展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加强氢能领域标准研制,聚焦制氢装备安全、氢储存和输运装备安全等领域研究,以标准促进技术转化,带动产业发展。
2.低碳绿色化协同支撑标准研究。开展锅炉大气污染物、油气装备有机废气处置技术、锅炉等排放标准,研制电镀、光伏、酿造、纺织染整、煤炭开采等重点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开展纺织品数字护照(DPP)标准体系及应用研究。开展涵盖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设计开发、生产过程管理、监视测量、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标准体系研究,支撑技术创新以及产业安全、规模化发展。
3.补齐资源综合利用标准研究。开展资源循环利用、节能产品等重点领域的技术标准研制。研制报废机动车拆解废弃物、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电动自行车报废和拆解、利废建材、机械回收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再生塑料分类、性能评估和可追溯等回收利用标准,畅通循环利用产业链。
关于2025年度安徽省质量基础设施标准化专项申报事宜,如有疑问或申报意向可咨询小编!
申报免费咨询:18715034835(微信同号)
(卧涛科技:提供项目申报代办、知识产权、政府补贴政策、工商注册、代账调账、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申报材料编写、股改挂牌上市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