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湖北科技项目申报资讯
湖北科技项目申报资讯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非遗工坊、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认定条件、流程、材料和奖励
在湖北省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 “非遗”)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的进程中,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非遗工坊、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三类认定项目,分别聚焦非遗技艺传承、民生就业带动、产业化保护示范,是构建 “保护 - 传承 - 利用” 非遗生态体系的关键载体。以下从认定条件、流程、材料及奖励政策四方面详细梳理,助力相关单位与个人精准对接非遗保护支持政策。湖北各地企业申报有疑问可咨询小编:
在湖北省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 “非遗”)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的进程中,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非遗工坊、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三类认定项目,分别聚焦非遗技艺传承、民生就业带动、产业化保护示范,是构建 “保护 - 传承 - 利用” 非遗生态体系的关键载体。以下从认定条件、流程、材料及奖励政策四方面详细梳理,助力相关单位与个人精准对接非遗保护支持政策。湖北各地企业申报有疑问可咨询小编: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非遗工坊、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认定免费咨询:15855157003(微信同号)
安徽、湖北、江苏、湖南、四川、陕西等地均有公司,成立13年,经验丰富,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绿色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两化融合、大数据企业、首台套、规上企业、老字号、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孵化器/众创空间、质量奖、科技成果评价、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版权、软件著作权、工商财税等项目材料编写和项目规划指导等服务,免费咨询!
一、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
非遗代表性项目分为“省级”“市级”“县级”三级,代表性传承人对应项目层级认定,旨在通过官方认证,推动非遗技艺代代相传,优先支持具有荆楚文化特色、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民俗、美术等项目。
(一)认定条件
1.非遗代表性项目(以省级为例)
文化价值要求:
源于湖北本土,具有鲜明的荆楚地域文化特色,能体现湖北历史文化传承或民族特色,在省内具有较高知名度与影响力;
传承历史悠久(通常不少于50年),技艺流程完整、独特,核心技艺未失传,且有明确的传承脉络(可追溯3代及以上传承人);
存续状况要求:
当前仍有活态传承实践,有固定的传承人群体(不少于10人)或传承活动场所(如传习所、工作室);
面临传承断层风险或需重点保护的项目,可优先申报;
合规要求:
项目内容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不违背公序良俗,未涉及知识产权纠纷;
已被认定为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满1年(新增急需保护项目可放宽)。
2.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以省级为例)
身份与技艺要求:
长期居住在湖北,年满18周岁(未成年人需由监护人陪同申报),熟悉项目核心技艺,是项目传承脉络中的关键人物;
技艺水平在省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能独立完成项目核心技艺操作,且有代表性作品或成果(如传统工艺制品、民俗活动案例);
传承能力要求:
有意愿且有能力开展传承活动,近3年已累计开展传习活动不少于10次(如收徒传艺、公益培训、技艺展示),培养新一代传承人不少于3人;
掌握项目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能清晰阐述项目的起源、发展及文化内涵;
品德与信用要求:
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无违法违规或失信记录;
热心非遗保护事业,积极参与非遗宣传推广活动(如参与非遗展览、文化节)。
(二)认定流程
非遗代表性项目流程:
基层申报:由项目保护单位(如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传承基地)向所在地县级文旅部门提交申报材料;
层级审核:县级文旅部门初审→市级文旅部门复审(需组织专家评审)→省级文旅部门组织终审(含实地考察、专家论证);
公示认定:省级文旅部门在官网公示拟认定名单(公示期7个工作日),无异议后发文认定,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有效期5年。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流程:
个人申报/单位推荐:传承人自主申报或由项目保护单位推荐,向所在地县级文旅部门提交材料;
审核评审:县级文旅部门核查材料真实性→市级文旅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含技艺现场考核)→省级文旅部门终审;
公示认定:拟认定名单公示7个工作日,无异议后发文认定,授予“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有效期5年(期满可复核续认)。
(三)认定材料
1.非遗代表性项目材料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表》(需县级、市级文旅部门盖章推荐);
项目申报报告:含项目历史渊源、文化价值、传承脉络、当前存续状况、保护需求及计划;
佐证材料:
传承脉络证明(如传承人访谈录、家族传承谱系表、历史文献记载);
技艺展示材料(视频:时长不少于10分钟,需呈现核心技艺流程;照片:不少于20张,含技艺操作、传承活动场景);
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认定文件复印件;
项目保护单位资质证明(如事业单位法人证书、营业执照)。
2.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材料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表》(需项目保护单位、县级文旅部门盖章);
个人证明材料: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近3年开展传习活动的记录(如活动通知、照片、学员名单);
技艺证明材料:
核心技艺操作视频(时长不少于5分钟)、代表性作品照片及说明(不少于5件);
行业认可证明(如获奖证书、专家推荐信、媒体报道);
传承计划:未来3年传承目标、具体措施(如收徒数量、传习活动频次);
无违法违规及失信承诺书(需本人签字)。
(四)奖励政策
资金支持:
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给予项目保护单位每年5万-15万元保护经费(连续支持3年),用于技艺抢救、传习活动、资料整理;
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给予每人每年2万元传习补贴(用于收徒、教材编写、工具购置),对高龄(65岁以上)或生活困难的传承人,额外给予1万-3万元帮扶资金;
传承保障:
支持项目保护单位建设“非遗传习基地”,省级财政给予10万-30万元建设补贴;
传承人可优先参与省级非遗培训、展览、交流活动,培训费用全免,参展可获展位费补贴(上限5万元/次);
宣传推广:
项目及传承人信息纳入“湖北省非遗数据库”,在省文旅厅官网、“湖北文旅”新媒体平台重点宣传;
优先推荐参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申报,成功认定的,省级财政额外给予20万-50万元奖励。
二、湖北省非遗工坊
非遗工坊是依托非遗项目,以带动当地群众(尤其是脱贫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为核心的生产经营实体,通常设立在非遗项目发源地或农村地区,优先支持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如剪纸、刺绣、竹编、陶艺)。
(一)认定条件
基础资质要求:
在湖北省内依法登记注册(如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满1年,经营范围包含非遗相关产品生产或服务;
依托的非遗项目已被认定为县级及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且有1名及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或技艺骨干)担任技术指导;
就业带动要求:
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不少于15人,其中脱贫人口、监测对象或农村低收入人口占比不低于30%;
与就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或用工协议,按月足额发放工资,人均月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2倍;
传承与经营要求:
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配备必要的生产工具与设备;
建立非遗技艺传习制度,每月开展传习活动不少于2次,确保技艺传承与生产实践结合;
近1年非遗相关产品销售额不低于50万元,或带动就业人员人均年增收不低于2万元。
(二)认定流程
自主申报:工坊运营主体向所在地县级文旅部门提交申报材料,同时抄送同级乡村振兴部门;
联合审核:县级文旅部门会同乡村振兴部门开展初审(含实地核查就业情况、生产经营状况);
市级复核:市级文旅部门联合乡村振兴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复核材料真实性与工坊运营成效;
公示认定:市级文旅部门官网公示拟认定名单(7个工作日),无异议后发文认定,授予“湖北省非遗工坊”称号,有效期3年。
(三)认定材料
《湖北省非遗工坊申报表》(需县级文旅部门、乡村振兴部门盖章);
运营主体资质证明: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非遗项目关联材料:
依托的非遗项目认定文件复印件;
技术指导人员资质证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证书或技艺骨干身份证明);
就业带动材料:
就业人员名单(含身份证复印件、脱贫人口/低收入人口证明);
劳动合同或用工协议、近6个月工资发放凭证;
生产经营材料:
生产场所证明(房产证或租赁合同)、生产工具清单;
近1年非遗产品销售台账(含发票、订单)或营收证明;
传习活动记录(通知、照片、签到表)。
(四)奖励政策
资金补贴:
新认定的省级非遗工坊(部分市州已开展省级认定,如武汉、恩施),给予10万-20万元一次性建设补贴,用于场地改造、工具更新;
对年度带动就业人数增长20%以上或销售额增长30%以上的工坊,额外给予5万-10万元奖励;
产业支持:
优先纳入“湖北非遗产品目录”,推荐进入文旅景区、文创商店、电商平台(如“荆楚优品”商城)销售,平台入驻费减免;
支持工坊参与非遗研学、乡村旅游项目,省级财政对研学基地建设给予15%的费用补贴(上限10万元);
培训与融资:
免费为工坊运营者、技术骨干提供电商运营、品牌设计、质量管理等培训(每年不少于2次);
工坊可申请“非遗工坊贷”,银行贷款利率下浮15%-25%,省级财政给予30%的利息补贴(单户年贴息上限5万元)。
三、湖北省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是指以非遗生产性保护为核心,实现“保护传承”与“产业发展”双赢的骨干企业或机构,优先支持已形成规模化生产、品牌化运营的传统工艺、传统美术类项目。
(一)认定条件
基础实力要求:
在湖北省内注册的独立法人企业或机构,成立满3年,依托的非遗项目为省级及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
近3年非遗相关产品年销售额不低于500万元(传统美术类可放宽至300万元),且年均增长率不低于15%;
保护传承要求:
有1名及以上国家级或2名及以上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驻点指导,建立完善的非遗技艺传承体系(如设立传习车间、制定传承教材);
近3年累计投入非遗保护资金不低于100万元(用于技艺抢救、传承人补贴、传习设施建设);
示范引领要求:
形成可复制的生产性保护模式,在技艺标准化、产品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有突破,能为行业提供借鉴;
带动当地非遗相关就业不少于50人,其中非遗技艺从业者占比不低于40%;
产品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已形成自有品牌(如获得注册商标、绿色产品认证),且无质量投诉或知识产权纠纷。
(二)认定流程
申报推荐:基地运营主体向所在地市级文旅部门提交申报材料;
市级初审:市级文旅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实地核查,出具推荐意见后报省级文旅部门;
省级评审:省级文旅部门组织跨领域专家(非遗保护、产业经济、质量管理)进行终审,重点评估保护成效、产业规模、示范价值;
公示认定:拟认定名单在省级文旅部门官网公示7个工作日,无异议后发文认定,授予“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称号,有效期3年(期满可复核)。
(三)认定材料
《湖北省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申报表》(需市级文旅部门盖章推荐);
运营主体资质证明:营业执照、近3年财务审计报告(含非遗相关产品营收明细);
非遗保护与传承材料:
传承人驻点证明(劳动合同、社保缴纳记录)、传承体系建设文件(传习制度、教材);
近3年非遗保护资金投入凭证(发票、银行转账记录);
产业与示范材料:
产品品牌证明(商标注册证、质量认证证书)、销售渠道证明(电商平台店铺链接、线下门店清单);
就业人员名单(含技艺从业者资质证明)、行业认可证明(获奖证书、媒体报道);
生产性保护模式总结报告(含经验做法、可推广路径)。
(四)奖励政策
资金奖励:
新认定的省级示范基地,给予50万-100万元一次性奖励,用于非遗保护设施升级、产品研发;
对成功打造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额外给予100万-200万元配套奖励;
产业扶持:
优先推荐参与国家级文化产业项目、文旅融合项目申报,评审时给予10%-15%的加分;
支持基地建设“非遗体验馆”“非遗研学基地”,省级财政给予30%的建设费用补贴(上限50万元);
品牌与市场:
纳入“湖北非遗重点保护单位名单”,优先参与国内外非遗博览会、文化交流活动,省级财政补贴70%的展位费与差旅费;
推荐基地产品进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名单,享受出口退税、通关便利等政策。
自2012年创立,立足安徽,服务全国(湖北、江苏、湖南、四川、陕西等),是您值得信赖的综合企业服务机构。
我们专注解决您的核心需求:
赢政策红利: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精特新、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绿色工厂、大数据企业、首台套、规上企业、老字号、非遗、孵化器/众创空间...覆盖国家及地方各级重磅政策项目,专业团队全程代办,提升成功率,助您抢占资源。
筑知识产权壁垒:专利、商标、版权、软著全链条申请与代理,保护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强数字营销:抖音短视频推广引爆流量,网站定制与SEO优化提升百度排名,让客户主动找上门。
稳企业根基:工商财税咨询、股权设计、公司注册注销、股权挂牌、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提供专业咨询与落地支持。
选择卧涛,获得三大保障:
专业高效:十余年经验,资深团队精准匹配政策,流程代办省心省力。
全面可靠:覆盖企业全周期发展需求,服务网络遍及多省。
成功验证:助力众多企业获取资质荣誉、资金扶持与市场增长。
卧涛集团,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持续深耕服务,助力企业把握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立即联系15855157003免费咨询解锁专业服务,加速您的成功!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非遗工坊、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认定免费咨询:15855157003(微信同号)
安徽、湖北、江苏、湖南、四川、陕西等地均有公司,成立13年,经验丰富,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绿色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两化融合、大数据企业、首台套、规上企业、老字号、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孵化器/众创空间、质量奖、科技成果评价、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版权、软件著作权、工商财税等项目材料编写和项目规划指导等服务,免费咨询!
一、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
非遗代表性项目分为“省级”“市级”“县级”三级,代表性传承人对应项目层级认定,旨在通过官方认证,推动非遗技艺代代相传,优先支持具有荆楚文化特色、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民俗、美术等项目。
(一)认定条件
1.非遗代表性项目(以省级为例)
文化价值要求:
源于湖北本土,具有鲜明的荆楚地域文化特色,能体现湖北历史文化传承或民族特色,在省内具有较高知名度与影响力;
传承历史悠久(通常不少于50年),技艺流程完整、独特,核心技艺未失传,且有明确的传承脉络(可追溯3代及以上传承人);
存续状况要求:
当前仍有活态传承实践,有固定的传承人群体(不少于10人)或传承活动场所(如传习所、工作室);
面临传承断层风险或需重点保护的项目,可优先申报;
合规要求:
项目内容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不违背公序良俗,未涉及知识产权纠纷;
已被认定为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满1年(新增急需保护项目可放宽)。
2.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以省级为例)
身份与技艺要求:
长期居住在湖北,年满18周岁(未成年人需由监护人陪同申报),熟悉项目核心技艺,是项目传承脉络中的关键人物;
技艺水平在省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能独立完成项目核心技艺操作,且有代表性作品或成果(如传统工艺制品、民俗活动案例);
传承能力要求:
有意愿且有能力开展传承活动,近3年已累计开展传习活动不少于10次(如收徒传艺、公益培训、技艺展示),培养新一代传承人不少于3人;
掌握项目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能清晰阐述项目的起源、发展及文化内涵;
品德与信用要求:
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无违法违规或失信记录;
热心非遗保护事业,积极参与非遗宣传推广活动(如参与非遗展览、文化节)。
(二)认定流程
非遗代表性项目流程:
基层申报:由项目保护单位(如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传承基地)向所在地县级文旅部门提交申报材料;
层级审核:县级文旅部门初审→市级文旅部门复审(需组织专家评审)→省级文旅部门组织终审(含实地考察、专家论证);
公示认定:省级文旅部门在官网公示拟认定名单(公示期7个工作日),无异议后发文认定,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有效期5年。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流程:
个人申报/单位推荐:传承人自主申报或由项目保护单位推荐,向所在地县级文旅部门提交材料;
审核评审:县级文旅部门核查材料真实性→市级文旅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含技艺现场考核)→省级文旅部门终审;
公示认定:拟认定名单公示7个工作日,无异议后发文认定,授予“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有效期5年(期满可复核续认)。
(三)认定材料
1.非遗代表性项目材料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表》(需县级、市级文旅部门盖章推荐);
项目申报报告:含项目历史渊源、文化价值、传承脉络、当前存续状况、保护需求及计划;
佐证材料:
传承脉络证明(如传承人访谈录、家族传承谱系表、历史文献记载);
技艺展示材料(视频:时长不少于10分钟,需呈现核心技艺流程;照片:不少于20张,含技艺操作、传承活动场景);
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认定文件复印件;
项目保护单位资质证明(如事业单位法人证书、营业执照)。
2.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材料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表》(需项目保护单位、县级文旅部门盖章);
个人证明材料: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近3年开展传习活动的记录(如活动通知、照片、学员名单);
技艺证明材料:
核心技艺操作视频(时长不少于5分钟)、代表性作品照片及说明(不少于5件);
行业认可证明(如获奖证书、专家推荐信、媒体报道);
传承计划:未来3年传承目标、具体措施(如收徒数量、传习活动频次);
无违法违规及失信承诺书(需本人签字)。
(四)奖励政策
资金支持:
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给予项目保护单位每年5万-15万元保护经费(连续支持3年),用于技艺抢救、传习活动、资料整理;
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给予每人每年2万元传习补贴(用于收徒、教材编写、工具购置),对高龄(65岁以上)或生活困难的传承人,额外给予1万-3万元帮扶资金;
传承保障:
支持项目保护单位建设“非遗传习基地”,省级财政给予10万-30万元建设补贴;
传承人可优先参与省级非遗培训、展览、交流活动,培训费用全免,参展可获展位费补贴(上限5万元/次);
宣传推广:
项目及传承人信息纳入“湖北省非遗数据库”,在省文旅厅官网、“湖北文旅”新媒体平台重点宣传;
优先推荐参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申报,成功认定的,省级财政额外给予20万-50万元奖励。
二、湖北省非遗工坊
非遗工坊是依托非遗项目,以带动当地群众(尤其是脱贫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为核心的生产经营实体,通常设立在非遗项目发源地或农村地区,优先支持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如剪纸、刺绣、竹编、陶艺)。
(一)认定条件
基础资质要求:
在湖北省内依法登记注册(如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满1年,经营范围包含非遗相关产品生产或服务;
依托的非遗项目已被认定为县级及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且有1名及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或技艺骨干)担任技术指导;
就业带动要求:
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不少于15人,其中脱贫人口、监测对象或农村低收入人口占比不低于30%;
与就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或用工协议,按月足额发放工资,人均月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2倍;
传承与经营要求:
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配备必要的生产工具与设备;
建立非遗技艺传习制度,每月开展传习活动不少于2次,确保技艺传承与生产实践结合;
近1年非遗相关产品销售额不低于50万元,或带动就业人员人均年增收不低于2万元。
(二)认定流程
自主申报:工坊运营主体向所在地县级文旅部门提交申报材料,同时抄送同级乡村振兴部门;
联合审核:县级文旅部门会同乡村振兴部门开展初审(含实地核查就业情况、生产经营状况);
市级复核:市级文旅部门联合乡村振兴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复核材料真实性与工坊运营成效;
公示认定:市级文旅部门官网公示拟认定名单(7个工作日),无异议后发文认定,授予“湖北省非遗工坊”称号,有效期3年。
(三)认定材料
《湖北省非遗工坊申报表》(需县级文旅部门、乡村振兴部门盖章);
运营主体资质证明: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非遗项目关联材料:
依托的非遗项目认定文件复印件;
技术指导人员资质证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证书或技艺骨干身份证明);
就业带动材料:
就业人员名单(含身份证复印件、脱贫人口/低收入人口证明);
劳动合同或用工协议、近6个月工资发放凭证;
生产经营材料:
生产场所证明(房产证或租赁合同)、生产工具清单;
近1年非遗产品销售台账(含发票、订单)或营收证明;
传习活动记录(通知、照片、签到表)。
(四)奖励政策
资金补贴:
新认定的省级非遗工坊(部分市州已开展省级认定,如武汉、恩施),给予10万-20万元一次性建设补贴,用于场地改造、工具更新;
对年度带动就业人数增长20%以上或销售额增长30%以上的工坊,额外给予5万-10万元奖励;
产业支持:
优先纳入“湖北非遗产品目录”,推荐进入文旅景区、文创商店、电商平台(如“荆楚优品”商城)销售,平台入驻费减免;
支持工坊参与非遗研学、乡村旅游项目,省级财政对研学基地建设给予15%的费用补贴(上限10万元);
培训与融资:
免费为工坊运营者、技术骨干提供电商运营、品牌设计、质量管理等培训(每年不少于2次);
工坊可申请“非遗工坊贷”,银行贷款利率下浮15%-25%,省级财政给予30%的利息补贴(单户年贴息上限5万元)。
三、湖北省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是指以非遗生产性保护为核心,实现“保护传承”与“产业发展”双赢的骨干企业或机构,优先支持已形成规模化生产、品牌化运营的传统工艺、传统美术类项目。
(一)认定条件
基础实力要求:
在湖北省内注册的独立法人企业或机构,成立满3年,依托的非遗项目为省级及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
近3年非遗相关产品年销售额不低于500万元(传统美术类可放宽至300万元),且年均增长率不低于15%;
保护传承要求:
有1名及以上国家级或2名及以上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驻点指导,建立完善的非遗技艺传承体系(如设立传习车间、制定传承教材);
近3年累计投入非遗保护资金不低于100万元(用于技艺抢救、传承人补贴、传习设施建设);
示范引领要求:
形成可复制的生产性保护模式,在技艺标准化、产品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有突破,能为行业提供借鉴;
带动当地非遗相关就业不少于50人,其中非遗技艺从业者占比不低于40%;
产品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已形成自有品牌(如获得注册商标、绿色产品认证),且无质量投诉或知识产权纠纷。
(二)认定流程
申报推荐:基地运营主体向所在地市级文旅部门提交申报材料;
市级初审:市级文旅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实地核查,出具推荐意见后报省级文旅部门;
省级评审:省级文旅部门组织跨领域专家(非遗保护、产业经济、质量管理)进行终审,重点评估保护成效、产业规模、示范价值;
公示认定:拟认定名单在省级文旅部门官网公示7个工作日,无异议后发文认定,授予“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称号,有效期3年(期满可复核)。
(三)认定材料
《湖北省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申报表》(需市级文旅部门盖章推荐);
运营主体资质证明:营业执照、近3年财务审计报告(含非遗相关产品营收明细);
非遗保护与传承材料:
传承人驻点证明(劳动合同、社保缴纳记录)、传承体系建设文件(传习制度、教材);
近3年非遗保护资金投入凭证(发票、银行转账记录);
产业与示范材料:
产品品牌证明(商标注册证、质量认证证书)、销售渠道证明(电商平台店铺链接、线下门店清单);
就业人员名单(含技艺从业者资质证明)、行业认可证明(获奖证书、媒体报道);
生产性保护模式总结报告(含经验做法、可推广路径)。
(四)奖励政策
资金奖励:
新认定的省级示范基地,给予50万-100万元一次性奖励,用于非遗保护设施升级、产品研发;
对成功打造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额外给予100万-200万元配套奖励;
产业扶持:
优先推荐参与国家级文化产业项目、文旅融合项目申报,评审时给予10%-15%的加分;
支持基地建设“非遗体验馆”“非遗研学基地”,省级财政给予30%的建设费用补贴(上限50万元);
品牌与市场:
纳入“湖北非遗重点保护单位名单”,优先参与国内外非遗博览会、文化交流活动,省级财政补贴70%的展位费与差旅费;
推荐基地产品进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名单,享受出口退税、通关便利等政策。
自2012年创立,立足安徽,服务全国(湖北、江苏、湖南、四川、陕西等),是您值得信赖的综合企业服务机构。
我们专注解决您的核心需求:
赢政策红利: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精特新、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绿色工厂、大数据企业、首台套、规上企业、老字号、非遗、孵化器/众创空间...覆盖国家及地方各级重磅政策项目,专业团队全程代办,提升成功率,助您抢占资源。
筑知识产权壁垒:专利、商标、版权、软著全链条申请与代理,保护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强数字营销:抖音短视频推广引爆流量,网站定制与SEO优化提升百度排名,让客户主动找上门。
稳企业根基:工商财税咨询、股权设计、公司注册注销、股权挂牌、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提供专业咨询与落地支持。
选择卧涛,获得三大保障:
专业高效:十余年经验,资深团队精准匹配政策,流程代办省心省力。
全面可靠:覆盖企业全周期发展需求,服务网络遍及多省。
成功验证:助力众多企业获取资质荣誉、资金扶持与市场增长。
卧涛集团,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持续深耕服务,助力企业把握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立即联系15855157003免费咨询解锁专业服务,加速您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