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10月30日 星期四,欢迎光临本站 

湖北科技项目申报资讯

各地奖励政策!2025年宜昌市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备案申报条件与材料要求详解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5/10/29     浏览次数:    
2025年宜昌市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备案申报条件、程序、材料及各地奖励政策梳理如下,宜昌各地企业申报有任何疑问可咨询小编:
2025年宜昌市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备案申报条件、程序、材料及各地奖励政策梳理如下,宜昌各地企业申报有任何疑问可咨询小编:
2025年宜昌市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备案申报免费咨询:15855157003(微信同号)
深耕项目申报13载,我们为安徽、湖北、江苏、湖南、四川、陕西等重点省份的企业提供“前期规划→中期培育→后期申报”的全流程服务。我们不仅是材料专家,更是您的战略顾问,精准匹配政策红利,确保每一项关键认证成功落地。
为展现我们的专业广度,以下是我们精通的部分项目矩阵:
资质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
研发平台: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
智能绿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绿色工厂、两化融合;
专项荣誉:首台套、老字号、质量奖、科技成果评价;
知识产权:专利、商标、版权、软件著作权;工商财税同步提供专业规划。
选择我们,就是选择一个全面、可靠的成功保障体系——让您专注核心业务,将专业的事交给我们。
一、申报条件
1.企业在宜昌市内注册,属于独立法人资格的规上企业;
2.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具有3年以上合作经历或者签订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协议,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完善;
3.具有结构合理的研发队伍,研发人员不少于20人,其中高校或科研机构的研发人员不少于20%;
4.具有良好的技术研发试验条件,高校、科研机构应为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提供必要的检测、分析、测试手段和相对集中的设施场所;
5.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在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成立后的三年内不少于100万元。
二、申报程序
1.单位申报。申报单位填写《宜昌市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备案申报书》(见附件1),连同相关附件和证明材料装订成册,加盖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公章后,将纸质材料(A4纸,一式一份,双面打印,胶装)及电子文档(PDF格式)报送所在县市区科技(和经信)局、宜昌高新区经科局。中省在宜或市属企业直接报送市科技局。
2.基层推荐。各县市区科技(和经信)局、宜昌高新区经科局对申报单位及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后,将加盖公章的汇总表(见附件2)及申报材料报送市科技局资源配置与管理科。各有关单位应严格把关,择优推荐。
3.申报时间。自即日起,到2025年11月15日截止,逾期不再受理。
三、各地奖励政策
一)、 省级层面奖励政策(湖北省)
根据 《湖北省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备案管理办法》 等相关政策,省级奖励主要体现在:
备案认定与荣誉资质:
成功通过备案的单位,被授予“湖北省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的称号和铭牌。这是一个重要的官方创新平台资质,能显著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科研实力证明。
省级财政资金奖补:
直接建设补助:对于新备案的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省级财政会给予一次性建设经费补助。金额通常在 20万元至50万元 之间,具体数额根据年度财政预算和项目质量确定。
项目申报优先权:拥有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资质的企业,在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如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专项等)时,会被优先推荐和立项,从而获得更大额度的项目经费支持。
后补助与绩效奖励:对于运行成效显著、在绩效考核中获评优秀的中心,省级财政会给予额外的后补助资金或绩效奖励。
二)、 宜昌市市级奖励政策
宜昌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对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的支持力度很大。
政策依据:《宜昌市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通常被称为“宜昌科创新十条”或类似名称的政策文件)。
奖励内容:
备案奖励:对新备案的国家级、省级、市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请注意:这里的市级中心是指宜昌市自行认定的,但政策通常会对省级和国家级中心给予更高的配套奖励。
绩效奖励:对运行良好、合作成效显著的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对评估优秀的给予最高20万元的运营补贴或绩效奖励。
项目配套支持:通过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申报并获批的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市级财政会按一定比例给予配套资金支持。
三)、 宜昌市部分区县奖励政策(举例)
各区县为了鼓励本辖区企业积极创建创新平台,通常会出台配套奖励政策,形成“省+市+区”三级叠加效应。以下是部分区县的示例(政策可能更新,请务必以最新文件为准):
1. 宜昌市高新区(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宜昌片区)
作为宜昌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高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通常是最大的。
奖励内容: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技术创新平台(包括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在市级奖励基础上,区级财政再给予1:1的配套奖励或一定比例的额外奖励。例如,获得省级20万市级奖励,高新区可能再配套奖励20万,使总奖励达到40万元。
2. 宜都市
宜都市是全国百强县,科技创新投入大。
奖励内容:对新获批的省级、市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分别给予20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这与市级政策形成了有效互补。
3. 枝江市
枝江市同样有积极的科技创新激励政策。
奖励内容:对新认定的省级、市级研发平台(含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4. 当阳市、远安县等其他区县
大部分区县都会有相应的配套政策,金额可能在5万元到20万元不等,具体需要查询当地科技经信局发布的文件。
解锁千万政策红利,就找卧涛!全国13年专业代办,助企业乘风破浪!
免费咨询热线:15855157003(微信同号)
您是否对繁杂的政府项目申报感到无从下手?卧涛科技,您身边的企业政策顾问!我们已在安徽、湖北、江苏、湖南、四川、陕西深耕13年,成功助力上千家企业。
我们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资质荣誉】:高企认定、专精特新、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绿色工厂等。
【知识产权】: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版权保护全代理。
【专项项目】: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首台套、两化融合、大数据企业、老字号、非遗等。
【基础服务】:科技成果评价、工商财税、项目材料编写指导。
为什么选择我们?跨省联动、经验丰富、流程熟悉、成功率超高!
一个电话,帮您理清思路,匹配最佳项目,让您轻松坐享政策资金与品牌提升!
机会不等人!立即添加微信 15855157003,获取2025年最新政策解读与申报方案!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