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安徽科技项目申报资讯
安徽科技项目申报资讯
肥西县文旅融合政策:特色文化产业园区、A级景区、乡村旅游、精品民宿、旅游产品融合、非遗项目、文创园区、智慧景区申报指导!
肥西县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锚定2027年“年度游客数突破1000万、旅游总收入100亿、文化产业总产值100亿”的“双千双百”目标,通过旅游综合实力攀升、文化繁荣产业增容、运营能级提升、公共服务增效四大行动。肥西企业想申报文旅融合政策有任何问题可咨询小编:
肥西县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锚定2027年“年度游客数突破1000万、旅游总收入100亿、文化产业总产值100亿”的“双千双百”目标,通过旅游综合实力攀升、文化繁荣产业增容、运营能级提升、公共服务增效四大行动。肥西企业想申报文旅融合政策有任何问题可咨询小编:
肥西县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政策申报免费咨询:15855157003(微信同号)
安徽、湖北、江苏、湖南、四川、陕西等地均有公司,成立13年,经验丰富,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绿色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两化融合、大数据企业、首台套、规上企业、老字号、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孵化器/众创空间、质量奖、科技成果评价、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版权、软件著作权、工商财税等项目材料编写和项目规划指导等服务,免费咨询!
肥西县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为推进全县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高品质文化强县和旅游强县,结合肥西实际,制定如下行动计划。
一、主要目标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县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聚焦“一山半湖、古镇运河”,以创建示范区、提升运营力、巩固基本盘、铸就高品质为引领,实施旅游综合实力攀升、文化繁荣产业增容、运营能级全面提升、公共服务夯基增效四大行动,达到“双千双百”目标:到2027年实现年度游客数突破1000万、客单价突破1000元;旅游总收入突破100亿、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100亿,推动文旅产业发展上台阶、上层次、上水平,使文旅融合发展成为肥西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创建示范区。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为抓手,围绕打造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的文旅融合定位,聚力业态打造,健全设施配套,完善体制机制,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完成创建任务,力争在“十五五”期间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提升运营力。坚持“运营优先、效益第一”原则,发挥国有平台带动作用,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整合优质旅游资源,通过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景区功能提升,串联景区、民宿及其他乡村旅游产业,持续提升旅游项目运营能力和开发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文旅品牌。支持县文旅集团做大做强,确保营业收入、资产规模、项目接待人数年均增速高于15%,2027年分别达到2亿、182亿、860万。
——巩固基本盘。巩固4A级以上景区数量全省领先地位、乡村旅游品牌数全市前列态势,珍惜历史成果,优化营商环境,引入社会力量,盘活国有资产,夯实优势竞品、打造稀缺潮品、创新特色精品,在高位竞争中筑牢根基。深化广电公共服务全国试点建设成果,总结基层文化站建设先进经验,扩大文保非遗品牌创建成果,新创国字号品牌,以文化强县建设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铸就高品质。一体推进品牌建设、项目工程、重点活动,在中国旅游商品大赛、旅游民宿创意设计大赛、皖美消费新场景评选等榜单中斩获佳绩。实施文化产业“三个一批”计划,形成至少3个具有特色和优势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以上。打造“皖中福地、最美肥西”的文旅特色符号,铸就“安徽首县、智造肥西”文化创意内涵,使肥西成为合肥都市圈近郊休闲旅游首选目的地、长三角度假和特色旅游热门打卡地。
二、重点任务
(一)旅游综合实力攀升行动
1.A级景区锻长补短。擦亮三河古镇5A级景区金字招牌,提升产品文化价值,运用数字化科技手段,打造“夜游+沉浸式演艺”产品,补充高端餐饮、住宿业态,2025年实现游客接待量470万,到2027年游客接待人次达到600万以上;统筹推进紫蓬山景区度假区品质提升,围绕民俗祈福、运动亲子、大众休闲、商务旅居主力客群方向,加强产品建设,培育高端酒店、等级民宿以及乡村旅游综合体,丰富休闲娱乐、高品质餐饮、购物等设施和服务,到2027年游客数达到100万,在环紫蓬山精品民宿和酒店居住的过夜游客达到25万以上,基本达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评定标准。推动祥源花世界、官亭林海、老母鸡家园等景区丰富消费场景、迭代更新产品、拓展综合功能,发展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微度假等特色业态;培育本土音乐节品牌,拉动旅游消费,提高税收贡献,助力县域住餐营收。巩固品牌创建成果,补足薄弱景区短板,打好景区、度假区保卫战;打造唐五房圩/云朵梦庄园4A级景区,确保4A级以上景区数量2027年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全省领先;创建紫蓬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使景区、度假区成为我县稳固旅游业发展的主阵地、丰富旅游消费的主场景、培育产品迭代的主平台。(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文旅集团;配合单位:上派镇、三河镇、紫蓬山管委会等有关乡镇园区)
2.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推动民宿集群优化布局,规划实施紫蓬山民宿集群二期工程,健全民宿证照办理联审联批机制,规范民宿管理运营考核,联动优势景区、属地乡村、星级农家乐等,提升紫蓬山民宿品牌辨识度、线上线下曝光率和游客体验感,支持紫蓬山民宿积极参评安徽省数字创意和文旅产业“双十佳项目”、民宿创意设计大奖等荣誉,2025年培育不少于1家皖美金宿,到2027年实现精品民宿不少于20家,营收不低于6000万,争创国家级民宿不少于3家,力促皖美金宿美誉度、运营质量、品牌价值居全省前列。依托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项目建设,发挥示范作用,结合后备箱基地创建、农家乐转型升级,促进特色农产品就地销售就地增值,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025年创建省级“皖美休闲旅游乡村”1家,到2027年创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家。(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集团;配合单位:紫蓬山管委会、铭传乡等有关乡镇园区)
3.旅游产品融合打造。支持“+旅游”跨界融合,推出特色旅游产品。促进“科技+旅游”,围绕新能源汽车、家电、新材料发展科技旅游、工业旅游,2025年新增市级以上科技旅游示范基地1家,到2027年新增市级以上科技旅游、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不少于2家。促进“农业+旅游”,加快花卉科技园、足球训练基地、田园休闲小镇、农民创业园等文旅项目建设,2025年落地不少于2个优质农文旅项目,到2027年落地不少于5个优质农文旅项目。促进“商业+旅游”,推动高档酒店、网红商业综合体项目落地运营,每年至少招引1家5000万以上项目。促进“教育+旅游”,以三河古镇、铭传故里、中国中部花木城/花卉馆、小井庄为重点,打造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科教科普、红色教育四大校外研学精品课程,每年各乡镇园区中心校和城关地区学校至少安排1个年级参加县内研学课程,到2027年创建不少于4家省市级研学基地。促进“体育+旅游”,2025年推进大潜山越野公园项目落地,依托“新能源汽车之都”,吸引高端黏性客群;每年办好1场国家级或全国知名赛事。促进“气象+旅游”,依托国家气象观测站,建设肥西气象科普研学示范基地;健全紫蓬山风景区气象、生态监测与服务系统,争创安徽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教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县商务局、县工信局、县气象局、县林园中心、县科协、县文旅集团、县乡投集团;配合单位:上派镇、三河镇、铭传乡等有关乡镇园区)
(二)文化繁荣产业增容行动
4.加强文物保护利用。高质量推进全国文物“四普”工作,加强普查成果活化利用。深度发掘江淮圩堡文化,推进唐五房圩布展策划、张老圩文旅产品开发,打造区域性文化地标,争创全省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十佳优秀案例;传承弘扬小井庄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到2027年争创全省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文旅集团;配合单位:三河镇、山南镇、铭传乡等有关乡镇园区)
5.推进非遗传承发展。推动双向赋能,挖掘本土地域品牌和传统物产的文化内涵,讲好历史故事,提升商品的文化价值属性,实现本地物产文化赋能;提高各大知名非遗老字号产品经营企业产业化水平,年产值增速不低于20%,实现非遗项目产业赋能。实施非遗项目“四体同创”,促进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队伍、创新性产品、融合性品牌量质齐升。着力打造非遗创新性产品、融合性品牌,完善八扇街非遗文创特色街区业态,开发刘铭传故事系列文创产品,带动三河古镇、铭传故里等景区消费增量。到2027年新增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2项,提升刘铭传故事、莲湘舞等非遗品牌影响力,在新一轮国家级项目评审中,争创“刘铭传故事”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支持柿树岗乡争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文旅集团、柿树岗乡、铭传乡;配合单位:三河镇等有关乡镇园区)
6.创作精品文艺作品。编创莲湘舞原创作品,组织参加长三角省际莲湘舞邀请赛、全省广场舞大赛等赛事。择优推荐优秀文艺作品,争取入选第五届“群星奖”。(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柿树岗乡;配合单位:县教体局,有关乡镇园区)
7.壮大文化产业。实施文化产业“三个一批”计划,着力招引一批优质文化产业项目、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开发一批“爆款”文创产品。每年在省双招双引平台新增不少于10个文旅产业项目,到2027年招引创意设计、数字文旅等新型文化项目超过10个,打造文旅与农业、体育、科技、康养等深度融合项目不少于5个。2025年新增省市级创意文化示范园区(基地)1家,2026年新增文化产业园区(基地)1家,2027年力促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创成国家级孵化器1家。依托县属国有平台设立文旅产业基金,盘活存量资产,发挥引导资金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文旅产业。(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县投促中心、县商务局、县资规局、县工信局、县产城控股集团、县文旅集团;配合单位:桃花镇、肥西经开区等有关乡镇园区)
(三)运营能级全面提升行动
8.提升运营水平。推动花世界-花木城-园艺家的联合营销,融合主题乐园、文创小镇、会展经济、农事体验、商旅住宿等业态,串联公交线路、研学产品,打造亿元级文旅产值“赏花悦木”乡村旅游聚集区。探索实施国有A级景区景点、场馆、精品民宿年卡通票等促消费措施,进一步激活释放存量民宿项目效能,实现国有景区、精品主题民宿总营收年均增长不低于20%。(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文旅集团、县乡投集团;配合单位:上派镇、紫蓬山管委会等有关乡镇园区)
9.打响首位品牌。融入“合肥不错养人之城”文旅符号,打响“皖中福地最美肥西”独特品牌。丰富“首位品牌”的创意策划,强化全市唯一5A、江淮第一镇三河古镇,庐阳第一名山紫蓬山,全省第一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铭传故里等首位品牌影响力。组建自媒体平台账号矩阵,市级以上主流媒体用稿率位于全市各县区前列。实施线上整体性宣传推介,推进三河古镇话题曝光量进入长三角古镇古城旅游第一方阵,“紫蓬山民宿”话题曝光量持续位列合肥市三大民宿集群中第一,打响省会近郊休闲度假旅游首选目的地品牌。(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县融媒体中心、县文旅集团;配合单位:三河镇、紫蓬山管委会、铭传乡等有关乡镇园区)
10.做强文旅集团。发挥国企平台优势,做强融资、招商、运营功能。实行降本增效、创新驱动,优化成本、风险管控,完善供应链体系和精细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和资源损耗。把握核心要素资源,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统筹市场开发,管控业态更新产品迭代的风险成本。深化文旅产业链布局,前置运营策划,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提高产品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利润总额年均增长超30%、融资成本下降20%、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5%。(责任单位:县文旅集团;配合单位:县文旅局,各乡镇园区)
11.扩大宣传声势。市场化、社会化举办一批有影响力、品牌力的民俗活动和地方文化节庆活动。统筹线上线下推介,联动县内新媒体平台账号共同为肥西文旅发声,力争“文旅肥西”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粉丝量保持全市第一,微博线上传播量位居全省前列,推动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价值。开展文旅推介专场活动,推广精品旅游线路和景区等文旅资源。(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县融媒体中心;配合单位:丰乐镇、柿树岗乡、铭传乡等有关乡镇园区)
(四)公共服务夯基增效行动
12.盘活资源价值。通过基本公益服务、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和市场化服务的组合联动,拓展图书、视听、研学、培训等多维功能,盘活资源,统一运营,发挥国有平台作用,使新图书馆、阅读空间成为我县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场景。探索跨村安置小区农家书屋“资源共享、联合运营”新模式,提高村级文化空间利用率;组织乡镇综合文化站、阅读空间、农家书屋争创省级公共文化空间、皖美书屋。(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有关县属国企;配合单位:上派镇等有关乡镇园区)
13.拓展试点成果。巩固国家级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试点经验,发挥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功能,确保应急广播终端在线率保持95%以上,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深化应急广播+城市管理、森林防火功能应用场景,增强社会效益。(责任单位:县文旅局、三河镇、山南镇、严店镇、铭传乡;配合单位:县文旅集团、有关乡镇园区)
14.推动以文塑旅。高质量承办全国春季“村晚”示范点演出、全省百场黄梅唱响百家景区首场示范演出、市级非遗专场展演等惠民演出,争创“送戏进万村”省级优秀组织单位。通过文化惠民叠加旅游服务,增强城乡文化氛围,丰富景区假日活动,实现近悦远来、主客共享。(责任单位:县文旅局;配合单位:县文旅集团,上派镇、三河镇等有关乡镇园区)
15.完善配套体系。构建“内部循环,外部串联”的旅游交通体系,建设紫蓬山旅游一号公路,抓好沿线村庄风貌提升整治及和美乡村中心村改造,争创省级旅游风景道。建设高铁文旅驿站,打造江淮运河游客码头。建设水乡古镇环湖之旅、山岳紫蓬绿色之旅、荷花风景廊道线路、大潜山越野公园自驾线路等4条精品自驾游线路,推进交通线路与市区联动,开发一日游、微度假线路产品,实现三河古镇、紫蓬山等景区与市区重要点位串联。建立全县智慧旅游系统,健全“互联网+旅游”的服务体系;完善智慧景区公共服务设施,创建星级智慧景区。(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文旅局、县交通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资规局、县林园中心、县文旅集团、县数字公司;配合单位:紫蓬山管委会、铭传乡等有关乡镇园区)
三、保障措施
16.健全领导机制。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县领导适时调度推进,统筹协调全县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部门配合联动,根据本行动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进行阶段性总结分析,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依托文旅专题招商调度会机制,形成“招商线索共享、招商项目联动、招商资源互通”的全县一盘棋文旅招商图谱。健全文旅项目管理机制,依托节点工作平台,强化科文旅、商文旅、农文旅等项目统筹调度,促进项目建设提速提效。(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科技局、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投促中心、县文旅集团;配合单位:有关乡镇园区)
17.强化要素保障。保障项目用地,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要充分保障文旅项目用地,村庄规划要为旅游及配套项目预留空间和指标。保障项目资金,将旅游发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部门相关资金要向旅游重点项目或重点工作倾斜,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全县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责任单位:县资规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县文旅局,有关乡镇园区)
18.规范市场秩序。完善执法、投诉机制,按照“属地管理、部门联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原则,建立文旅、公安、市场、应急等相关部门对旅游市场执法、投诉受理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有效协调机制,守牢旅游安全底线。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推进文明旅游、志愿服务和信用体系建设,健全旅游不文明信息通报机制,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责任单位:县委社工部、县文旅局、县民政局、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配合单位:有关乡镇园区)
自2012年创立,立足安徽,服务全国(湖北、江苏、湖南、四川、陕西等),是您值得信赖的综合企业服务机构。
我们专注解决您的核心需求:
赢政策红利: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精特新、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绿色工厂、大数据企业、首台套、规上企业、老字号、非遗、孵化器/众创空间...覆盖国家及地方各级重磅政策项目,专业团队全程代办,提升成功率,助您抢占资源。
筑知识产权壁垒:专利、商标、版权、软著全链条申请与代理,保护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强数字营销:抖音短视频推广引爆流量,网站定制与SEO优化提升百度排名,让客户主动找上门。
稳企业根基:工商财税咨询、股权设计、公司注册注销、股权挂牌、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提供专业咨询与落地支持。
选择卧涛,获得三大保障:
专业高效:十余年经验,资深团队精准匹配政策,流程代办省心省力。
全面可靠:覆盖企业全周期发展需求,服务网络遍及多省。
成功验证:助力众多企业获取资质荣誉、资金扶持与市场增长。
卧涛集团,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持续深耕服务,助力企业把握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立即联系15855157003免费咨询解锁专业服务,加速您的成功!
肥西县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政策申报免费咨询:15855157003(微信同号)
安徽、湖北、江苏、湖南、四川、陕西等地均有公司,成立13年,经验丰富,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绿色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两化融合、大数据企业、首台套、规上企业、老字号、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孵化器/众创空间、质量奖、科技成果评价、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版权、软件著作权、工商财税等项目材料编写和项目规划指导等服务,免费咨询!
肥西县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为推进全县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高品质文化强县和旅游强县,结合肥西实际,制定如下行动计划。
一、主要目标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县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聚焦“一山半湖、古镇运河”,以创建示范区、提升运营力、巩固基本盘、铸就高品质为引领,实施旅游综合实力攀升、文化繁荣产业增容、运营能级全面提升、公共服务夯基增效四大行动,达到“双千双百”目标:到2027年实现年度游客数突破1000万、客单价突破1000元;旅游总收入突破100亿、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100亿,推动文旅产业发展上台阶、上层次、上水平,使文旅融合发展成为肥西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创建示范区。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为抓手,围绕打造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的文旅融合定位,聚力业态打造,健全设施配套,完善体制机制,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完成创建任务,力争在“十五五”期间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提升运营力。坚持“运营优先、效益第一”原则,发挥国有平台带动作用,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整合优质旅游资源,通过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景区功能提升,串联景区、民宿及其他乡村旅游产业,持续提升旅游项目运营能力和开发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文旅品牌。支持县文旅集团做大做强,确保营业收入、资产规模、项目接待人数年均增速高于15%,2027年分别达到2亿、182亿、860万。
——巩固基本盘。巩固4A级以上景区数量全省领先地位、乡村旅游品牌数全市前列态势,珍惜历史成果,优化营商环境,引入社会力量,盘活国有资产,夯实优势竞品、打造稀缺潮品、创新特色精品,在高位竞争中筑牢根基。深化广电公共服务全国试点建设成果,总结基层文化站建设先进经验,扩大文保非遗品牌创建成果,新创国字号品牌,以文化强县建设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铸就高品质。一体推进品牌建设、项目工程、重点活动,在中国旅游商品大赛、旅游民宿创意设计大赛、皖美消费新场景评选等榜单中斩获佳绩。实施文化产业“三个一批”计划,形成至少3个具有特色和优势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以上。打造“皖中福地、最美肥西”的文旅特色符号,铸就“安徽首县、智造肥西”文化创意内涵,使肥西成为合肥都市圈近郊休闲旅游首选目的地、长三角度假和特色旅游热门打卡地。
二、重点任务
(一)旅游综合实力攀升行动
1.A级景区锻长补短。擦亮三河古镇5A级景区金字招牌,提升产品文化价值,运用数字化科技手段,打造“夜游+沉浸式演艺”产品,补充高端餐饮、住宿业态,2025年实现游客接待量470万,到2027年游客接待人次达到600万以上;统筹推进紫蓬山景区度假区品质提升,围绕民俗祈福、运动亲子、大众休闲、商务旅居主力客群方向,加强产品建设,培育高端酒店、等级民宿以及乡村旅游综合体,丰富休闲娱乐、高品质餐饮、购物等设施和服务,到2027年游客数达到100万,在环紫蓬山精品民宿和酒店居住的过夜游客达到25万以上,基本达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评定标准。推动祥源花世界、官亭林海、老母鸡家园等景区丰富消费场景、迭代更新产品、拓展综合功能,发展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微度假等特色业态;培育本土音乐节品牌,拉动旅游消费,提高税收贡献,助力县域住餐营收。巩固品牌创建成果,补足薄弱景区短板,打好景区、度假区保卫战;打造唐五房圩/云朵梦庄园4A级景区,确保4A级以上景区数量2027年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全省领先;创建紫蓬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使景区、度假区成为我县稳固旅游业发展的主阵地、丰富旅游消费的主场景、培育产品迭代的主平台。(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文旅集团;配合单位:上派镇、三河镇、紫蓬山管委会等有关乡镇园区)
2.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推动民宿集群优化布局,规划实施紫蓬山民宿集群二期工程,健全民宿证照办理联审联批机制,规范民宿管理运营考核,联动优势景区、属地乡村、星级农家乐等,提升紫蓬山民宿品牌辨识度、线上线下曝光率和游客体验感,支持紫蓬山民宿积极参评安徽省数字创意和文旅产业“双十佳项目”、民宿创意设计大奖等荣誉,2025年培育不少于1家皖美金宿,到2027年实现精品民宿不少于20家,营收不低于6000万,争创国家级民宿不少于3家,力促皖美金宿美誉度、运营质量、品牌价值居全省前列。依托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项目建设,发挥示范作用,结合后备箱基地创建、农家乐转型升级,促进特色农产品就地销售就地增值,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025年创建省级“皖美休闲旅游乡村”1家,到2027年创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家。(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集团;配合单位:紫蓬山管委会、铭传乡等有关乡镇园区)
3.旅游产品融合打造。支持“+旅游”跨界融合,推出特色旅游产品。促进“科技+旅游”,围绕新能源汽车、家电、新材料发展科技旅游、工业旅游,2025年新增市级以上科技旅游示范基地1家,到2027年新增市级以上科技旅游、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不少于2家。促进“农业+旅游”,加快花卉科技园、足球训练基地、田园休闲小镇、农民创业园等文旅项目建设,2025年落地不少于2个优质农文旅项目,到2027年落地不少于5个优质农文旅项目。促进“商业+旅游”,推动高档酒店、网红商业综合体项目落地运营,每年至少招引1家5000万以上项目。促进“教育+旅游”,以三河古镇、铭传故里、中国中部花木城/花卉馆、小井庄为重点,打造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科教科普、红色教育四大校外研学精品课程,每年各乡镇园区中心校和城关地区学校至少安排1个年级参加县内研学课程,到2027年创建不少于4家省市级研学基地。促进“体育+旅游”,2025年推进大潜山越野公园项目落地,依托“新能源汽车之都”,吸引高端黏性客群;每年办好1场国家级或全国知名赛事。促进“气象+旅游”,依托国家气象观测站,建设肥西气象科普研学示范基地;健全紫蓬山风景区气象、生态监测与服务系统,争创安徽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教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县商务局、县工信局、县气象局、县林园中心、县科协、县文旅集团、县乡投集团;配合单位:上派镇、三河镇、铭传乡等有关乡镇园区)
(二)文化繁荣产业增容行动
4.加强文物保护利用。高质量推进全国文物“四普”工作,加强普查成果活化利用。深度发掘江淮圩堡文化,推进唐五房圩布展策划、张老圩文旅产品开发,打造区域性文化地标,争创全省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十佳优秀案例;传承弘扬小井庄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到2027年争创全省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文旅集团;配合单位:三河镇、山南镇、铭传乡等有关乡镇园区)
5.推进非遗传承发展。推动双向赋能,挖掘本土地域品牌和传统物产的文化内涵,讲好历史故事,提升商品的文化价值属性,实现本地物产文化赋能;提高各大知名非遗老字号产品经营企业产业化水平,年产值增速不低于20%,实现非遗项目产业赋能。实施非遗项目“四体同创”,促进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队伍、创新性产品、融合性品牌量质齐升。着力打造非遗创新性产品、融合性品牌,完善八扇街非遗文创特色街区业态,开发刘铭传故事系列文创产品,带动三河古镇、铭传故里等景区消费增量。到2027年新增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2项,提升刘铭传故事、莲湘舞等非遗品牌影响力,在新一轮国家级项目评审中,争创“刘铭传故事”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支持柿树岗乡争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文旅集团、柿树岗乡、铭传乡;配合单位:三河镇等有关乡镇园区)
6.创作精品文艺作品。编创莲湘舞原创作品,组织参加长三角省际莲湘舞邀请赛、全省广场舞大赛等赛事。择优推荐优秀文艺作品,争取入选第五届“群星奖”。(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柿树岗乡;配合单位:县教体局,有关乡镇园区)
7.壮大文化产业。实施文化产业“三个一批”计划,着力招引一批优质文化产业项目、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开发一批“爆款”文创产品。每年在省双招双引平台新增不少于10个文旅产业项目,到2027年招引创意设计、数字文旅等新型文化项目超过10个,打造文旅与农业、体育、科技、康养等深度融合项目不少于5个。2025年新增省市级创意文化示范园区(基地)1家,2026年新增文化产业园区(基地)1家,2027年力促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创成国家级孵化器1家。依托县属国有平台设立文旅产业基金,盘活存量资产,发挥引导资金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文旅产业。(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县投促中心、县商务局、县资规局、县工信局、县产城控股集团、县文旅集团;配合单位:桃花镇、肥西经开区等有关乡镇园区)
(三)运营能级全面提升行动
8.提升运营水平。推动花世界-花木城-园艺家的联合营销,融合主题乐园、文创小镇、会展经济、农事体验、商旅住宿等业态,串联公交线路、研学产品,打造亿元级文旅产值“赏花悦木”乡村旅游聚集区。探索实施国有A级景区景点、场馆、精品民宿年卡通票等促消费措施,进一步激活释放存量民宿项目效能,实现国有景区、精品主题民宿总营收年均增长不低于20%。(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文旅集团、县乡投集团;配合单位:上派镇、紫蓬山管委会等有关乡镇园区)
9.打响首位品牌。融入“合肥不错养人之城”文旅符号,打响“皖中福地最美肥西”独特品牌。丰富“首位品牌”的创意策划,强化全市唯一5A、江淮第一镇三河古镇,庐阳第一名山紫蓬山,全省第一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铭传故里等首位品牌影响力。组建自媒体平台账号矩阵,市级以上主流媒体用稿率位于全市各县区前列。实施线上整体性宣传推介,推进三河古镇话题曝光量进入长三角古镇古城旅游第一方阵,“紫蓬山民宿”话题曝光量持续位列合肥市三大民宿集群中第一,打响省会近郊休闲度假旅游首选目的地品牌。(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县融媒体中心、县文旅集团;配合单位:三河镇、紫蓬山管委会、铭传乡等有关乡镇园区)
10.做强文旅集团。发挥国企平台优势,做强融资、招商、运营功能。实行降本增效、创新驱动,优化成本、风险管控,完善供应链体系和精细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和资源损耗。把握核心要素资源,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统筹市场开发,管控业态更新产品迭代的风险成本。深化文旅产业链布局,前置运营策划,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提高产品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利润总额年均增长超30%、融资成本下降20%、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5%。(责任单位:县文旅集团;配合单位:县文旅局,各乡镇园区)
11.扩大宣传声势。市场化、社会化举办一批有影响力、品牌力的民俗活动和地方文化节庆活动。统筹线上线下推介,联动县内新媒体平台账号共同为肥西文旅发声,力争“文旅肥西”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粉丝量保持全市第一,微博线上传播量位居全省前列,推动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价值。开展文旅推介专场活动,推广精品旅游线路和景区等文旅资源。(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县融媒体中心;配合单位:丰乐镇、柿树岗乡、铭传乡等有关乡镇园区)
(四)公共服务夯基增效行动
12.盘活资源价值。通过基本公益服务、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和市场化服务的组合联动,拓展图书、视听、研学、培训等多维功能,盘活资源,统一运营,发挥国有平台作用,使新图书馆、阅读空间成为我县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场景。探索跨村安置小区农家书屋“资源共享、联合运营”新模式,提高村级文化空间利用率;组织乡镇综合文化站、阅读空间、农家书屋争创省级公共文化空间、皖美书屋。(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有关县属国企;配合单位:上派镇等有关乡镇园区)
13.拓展试点成果。巩固国家级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试点经验,发挥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功能,确保应急广播终端在线率保持95%以上,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深化应急广播+城市管理、森林防火功能应用场景,增强社会效益。(责任单位:县文旅局、三河镇、山南镇、严店镇、铭传乡;配合单位:县文旅集团、有关乡镇园区)
14.推动以文塑旅。高质量承办全国春季“村晚”示范点演出、全省百场黄梅唱响百家景区首场示范演出、市级非遗专场展演等惠民演出,争创“送戏进万村”省级优秀组织单位。通过文化惠民叠加旅游服务,增强城乡文化氛围,丰富景区假日活动,实现近悦远来、主客共享。(责任单位:县文旅局;配合单位:县文旅集团,上派镇、三河镇等有关乡镇园区)
15.完善配套体系。构建“内部循环,外部串联”的旅游交通体系,建设紫蓬山旅游一号公路,抓好沿线村庄风貌提升整治及和美乡村中心村改造,争创省级旅游风景道。建设高铁文旅驿站,打造江淮运河游客码头。建设水乡古镇环湖之旅、山岳紫蓬绿色之旅、荷花风景廊道线路、大潜山越野公园自驾线路等4条精品自驾游线路,推进交通线路与市区联动,开发一日游、微度假线路产品,实现三河古镇、紫蓬山等景区与市区重要点位串联。建立全县智慧旅游系统,健全“互联网+旅游”的服务体系;完善智慧景区公共服务设施,创建星级智慧景区。(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文旅局、县交通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资规局、县林园中心、县文旅集团、县数字公司;配合单位:紫蓬山管委会、铭传乡等有关乡镇园区)
三、保障措施
16.健全领导机制。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县领导适时调度推进,统筹协调全县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部门配合联动,根据本行动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进行阶段性总结分析,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依托文旅专题招商调度会机制,形成“招商线索共享、招商项目联动、招商资源互通”的全县一盘棋文旅招商图谱。健全文旅项目管理机制,依托节点工作平台,强化科文旅、商文旅、农文旅等项目统筹调度,促进项目建设提速提效。(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科技局、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投促中心、县文旅集团;配合单位:有关乡镇园区)
17.强化要素保障。保障项目用地,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要充分保障文旅项目用地,村庄规划要为旅游及配套项目预留空间和指标。保障项目资金,将旅游发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部门相关资金要向旅游重点项目或重点工作倾斜,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全县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责任单位:县资规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县文旅局,有关乡镇园区)
18.规范市场秩序。完善执法、投诉机制,按照“属地管理、部门联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原则,建立文旅、公安、市场、应急等相关部门对旅游市场执法、投诉受理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有效协调机制,守牢旅游安全底线。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推进文明旅游、志愿服务和信用体系建设,健全旅游不文明信息通报机制,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责任单位:县委社工部、县文旅局、县民政局、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配合单位:有关乡镇园区)
自2012年创立,立足安徽,服务全国(湖北、江苏、湖南、四川、陕西等),是您值得信赖的综合企业服务机构。
我们专注解决您的核心需求:
赢政策红利: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精特新、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绿色工厂、大数据企业、首台套、规上企业、老字号、非遗、孵化器/众创空间...覆盖国家及地方各级重磅政策项目,专业团队全程代办,提升成功率,助您抢占资源。
筑知识产权壁垒:专利、商标、版权、软著全链条申请与代理,保护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强数字营销:抖音短视频推广引爆流量,网站定制与SEO优化提升百度排名,让客户主动找上门。
稳企业根基:工商财税咨询、股权设计、公司注册注销、股权挂牌、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提供专业咨询与落地支持。
选择卧涛,获得三大保障:
专业高效:十余年经验,资深团队精准匹配政策,流程代办省心省力。
全面可靠:覆盖企业全周期发展需求,服务网络遍及多省。
成功验证:助力众多企业获取资质荣誉、资金扶持与市场增长。
卧涛集团,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持续深耕服务,助力企业把握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立即联系15855157003免费咨询解锁专业服务,加速您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