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项目申报资讯
合肥新站高新区国家零碳园区创建申报条件时间+流程要求归纳
合肥新站高新区国家零碳园区创建申报条件时间+流程要求归纳整理,详情如下,需要咨询申报的可以联系酱酱为您规划指导!
免费指导热线:19855109130(可加v)
深耕项目申报行业13年,沉淀了丰富的政策资源、企业资源、项目资源,形成了独有的实战实操模式和大量的成功案例。除了全力打造自身专业项目团队外,相较同行业最大的优势,在于我们有各个流程阶段的人员,分工明细,细致化;想要咨询任何项目申报的都可以免费咨询渔渔为你做免费项目规划。(勿抄)
合肥新站高新区国家零碳园区创建申报时间
请申报主体认真做好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方案编制,并于8月1日(星期五)前将方案材料(电子版+纸质一式5份)报送至区经济发展局企业服务处(文忠路999号,A5-115办公室)。
合肥新站高新区国家零碳园区创建申报条件
(一)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主体为省级及以上开发区,省级 开发区原则上应列入最新版《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视情 可拓展至近年来新建设的、由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批
复的新兴产业园区或高新技术园区。
(二)建设范围可为园区整体,也可为“园中园”。以“园中园” 形式申报的,需有明确的四至边界,建设和管理由所在园区管理 机构或所在地人民政府负责。
(三)在能耗和碳排放统计、核算、计量、监测等方面具备 一定基础。
(四)3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环境事故,或其他社会不良 影响事件。
合肥新站高新区国家零碳园区创建申报要求
(一)请你们认真做好组织申报工作,指导有条件、有意愿 的园区按照国家要求编制申报书(详见附件)。
(二)各市原则上推荐1个园区,推荐园区名单需市政府同 意。
(三)请于8月8日前将推荐园区名单及建设方案一式五份 报 送 省 发 展 改 革 委 ( 环 资 处 ) , 电 子 版 发 送 至邮箱。 省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省工业和信息化 厅、省能源局择优向国家推荐。
合肥新站高新区国家零碳园区创建申报重点任务
(一)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加强园区及周边可再生能源 开发利用,支持园区与周边非化石能源发电资源匹配对接,科学 配置储能等调节性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绿电直连、新能源就近接 入增量配电网等绿色电力直接供应模式,鼓励参与绿证绿电交 易,探索氢电耦合开发利用模式。推动园区积极利用生物质能、 核能、光热、地热、工业余热等热能资源,实现供热系统清洁低 碳化。探索氢能、生物质等替代化石燃料和原料。
(二)大力推进园区节能降碳。推动园区建立用能和碳排放 管理制度,深入推进企业能效碳效诊断评估,加强重点用能设备 节能监察和日常监管,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落后产品设备。 支持企业对标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 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三)调整优化园区产业结构。 鼓励园区加快自身产业结构 优化调整,布局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探 索以绿色能源制造绿色产品的“以绿制绿”模式。支持高载能产业 有序向资源可支撑、能源有保障、环境有容量的园区转移集聚, 探索深度降碳路径。
(四)强化园区资源节约集约。统筹规划园区及企业空间布 局,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促进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健全园区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 余压余热余冷、废气废液废渣资源化利用。
(五)完善升级园区基础设施。优化园区基础设施规划设计, 系统推进电力、热力、燃气、氢能、供排水、污染治理等基础设 施的建设改造。推动新建建筑按照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 标准设计建造。完善园区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加快运输工具低碳 零碳替代。
(六)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应用。 支持园区与企业、高校、科 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探索绿色低碳技 术研发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机制,围绕低碳零碳负碳先进适用技 术打造示范应用场景,形成具有商业价值的技术解决方案。
(七)提升园区能碳管理能力。 支持园区建设覆盖主要用能 企业的能碳管理平台,强化园区及企业用能负荷监控、预测与调 配能力,为碳排放核算、源网匹配调节、电力需求侧管理、多能 协同互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等工作提供支撑。
(八)支持园区加强改革创新。支持地方政府、园区企业、 发电企业、电网企业、能源综合服务商等各类主体参与零碳园区 建设,围绕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供给消纳探索路径模式。鼓励 有条件的园区以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形式参与电力市场,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电力系统稳定性。
国家级零碳园区申报书大纲
一、建设基础
(一)园区基本情况。 简述园区申报边界、建设主体、区位 条件、规划布局、经济产业发展水平等基本情况。
(二)产业发展情况。 简述园区主导产业、重点企业发展状 况、已引入或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及投资规模等产业发展情况。新 建园区简述规划引入产业和招商引资情况。
(三)能源供应及消费情况。简述园区近三年分能源品种的 能源供应与消费情况。能源供应部分应区分园区外购能源和自供 能源,能源消费部分应区分用作燃料、用于能源加工转换及用作 原料等用途。新建园区可不提供能源供应及消费现状。
(四)碳排放情况。根据零碳园区碳排放核算方法(附件3), 对园区近三年碳排放进行测算分析,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园区分年 度碳排放量、单位能耗碳排放、碳排放结构等。新建园区可不提 供历史碳排放情况。
二、建设国家级零碳园区的可行性分析
(一)园区能源消费与碳排放趋势。以园区能源消费、年度 碳排放现状数据为基础,结合园区产业发展、重点企业产能变化、 重点项目布局等情况,综合考虑零碳园区建设要求,测算分析园 区未来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变化趋势。
(二)目标可达性分析。 根据园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趋势, 从能源供应、工业过程减排等方面说明零碳园区建设的有利条件 和问题挑战,论证零碳园区建设的可行性。
(三)综合供能方案。结合园区及周边资源能源禀赋,设计 园区综合供能方案,并对供能方案是否能够满足园区及企业需 求、是否能够达到零碳园区标准进行论证。
三、建设目标
以2025年为基准年,确定零碳园区建设期,围绕零碳园区 建设指标体系提出建设目标,明确零碳园区建设的路线图、时间 表以及不同阶段建设重点等。
四、重点任务
围绕加快用能结构转型、推进节能降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完善升级基础设施、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应用、 提升能碳管理能力、加强改革创新等任务,结合园区实际提出实 现建设目标的具体举措。如建设零碳园区过程中不涉及某项任 务,可不在方案中表述。园区可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提出其他有 利于零碳园区建设的重点任务。
同步提出支撑重点任务的重点项目,并简要阐述工程项目有 关情况,包括但不限于:项目名称、建设主体、建设内容、投资 规模、建设周期、实施计划、对于零碳园区建设的意义等内容。 重点项目情况以表格形式呈现。
五、经济性分析
结合重点任务实施路径及重点项目内容,测算零碳园区建设
的成本投入和预期经济收益,分析成本结构与收益来源,评估零 碳园区建设的投资回收周期、内部收益率。
六、保障措施
简述组织方式、政策支持、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务实举措,包 括但不限于是否获得地方政府和园区企业支持、是否计划建立专 项工作机制、是否已建或拟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是否能在高比例 可再生能源供给消纳方面开展探索、是否拥有能够支持零碳园区 建设的人才队伍等。
关于以上政策讲解,大家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还有疑问吗?有疑问可以免费咨询。
我们专业做项目申报13年,包括科技口、工信口、发改委、文旅口、商务口、农业林业口等等,具体有: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技术中心、软著专利等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评价、工业设计中心、非遗、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绿色工厂、大数据企业、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各类标准、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科学技术奖、规上、老字号、新产品、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公司注册注销、工商办理、股权融资、百度关键词排名等等;企业不知道可以申请哪些政府补贴项目的都可以找渔渔为您做个免费项目规划。(不要抄袭)
渔渔在线指导,免费咨询:15855199550,微信同号,欢迎前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