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9月28日 星期日,欢迎光临本站 

陕西科技项目申报资讯

陕西10市!2025年陕西省两化融合贯标补贴政策及评定条件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5/9/25     浏览次数:    

  陕西省各市(西安市、铜川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延安市、榆林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杨凌示范区)及部分区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奖励整合!2025年陕西省两化融合贯标评指南!小编现将申报条件、流程及材料总结如下,如有疑问可咨询小编!

  

  咨询电话:18715034835(微信同号)

  

  一、陕西省10市及部分区县两化融合贯标补贴政策

  (一)陕西省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继续开展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工作,并对高质量通过两化融合贯标的企业给予一次性20万元资金奖励。政策依据:《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做好2023年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工作的通知》

  

  (二)西安市

  1.西安市

  支持企业数字化改造。对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按照总投入的20%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对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DCMM贯标企业,按照星级(等级)给予分档奖励,最高不超过80万元。政策依据:《西安市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及城市试点实施方案》

 2.西安高新区

  对当年首次纳入市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的工业企业,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当年首次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评定的工业企业,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

  政策依据:《西安市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及城市试点实施方案》

  

  3.高陵区

  对获得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证书(成为市级贯标试点一年半以内),给予一次性20万元资金支持。

  政策依据:《西安市高陵区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全面推进产业链提升扶持政策》

  

  4.航空基地

  对当年首次通过市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评定、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的工业企业,分别给予2万元、5万元、10万元奖励。

  政策依据:《西安航空基地管委会关于加快航空及先进制造业发展若干政策》

  

 5.西咸新区

  加快融合发展。对国家、省、市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通过体系认定后给予80万元、50万元和30万元一次性奖励。

  政策依据:《西咸新区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奖补政策》

  

  (三)铜川市

  支持工业企业提质升级,创建为国家级或省级“专精特新”、智能制造、“两化”融合贯标、绿色工厂等企业的,给予20万元或10万元一次性奖补。政策依据:铜川市《关于打好主动仗推动经济持续向好若干政策措施》

  

  (四)宝鸡市

  对新认定的省级绿色工厂、智能制造类示范项目,每户分别给予2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绿色工厂、智能制造类示范项目、“两化融合”贯标(含DCMM贯标)认证企业,每户分别给予30万元奖励。政策依据:《宝鸡市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暂行)》

  

  (五)咸阳市

  对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AAA、AA、A”认证获得证书的企业,分别给予不超过20万元、10万元、5万元奖励。政策依据:《咸阳市促进新型工业化建设若干措施》有效期至2024年12月31日

  

  (六)渭南市

  对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证企业,给予30万元奖励;政策依据:《鼓励支持渭南(西安)创新创业孵化器入驻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七)延安市

  对通过国家级、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并获得证书的企业,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政策依据:《关于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20条措施》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八)汉中市

  对首次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给予30万元一次性奖励。政策依据:《汉中市稳住经济大盘若干措施》

  

  (九)榆林市

  对首次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证的企业,按证书等级分类给予30-100万元的奖补。政策依据:榆林市《关于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本措施自2024年元月6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十)安康市

  暂未更新收录2024年两化融合贯标奖励政策,可咨询小编(18715034835)最新政策。

  

 (十一)商洛市

  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两化融合和数据管理贯标成功的企业,市级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补。政策依据:《商洛市工业稳增长十条措施》

  省工信厅将继续开展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工作,并对高质量通过两化融合贯标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政策依据:商洛市《关于做好2024年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工作的通知》

  

  二、陕西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条件

  (一)两化融合贯标评定条件

  GBT/2300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说明贯标企业不限制行业,不限制规模。但是两化贯标存在一个通过率的问题,所以稍具规模企业贯标过程中通过率会高些。

  1.陕西省境内注册的企业,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良好;

  2.两化融合工作具备良好基础,成效比较显著,对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需求;

  3、企业所属行业;

  生产制造类型企业,不限制产品所属行业。

  4、企业人数

  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人数在100人左右,如果生产高度自动化的企业人数则无具体限制,曾经做过一个汽车配件产品生产的企业,设备高度自动化。工厂人数在60人。虽然两化融合不限制企业规模。为了增加通过率,两化融合需要对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岗位职责的变更或者人员的减少。

  5、企业销售收入

  体系对销售收入没有具体要求,如果企业限定在50-100人左右,销售收入一般在2000万以上了。

  6、企业现有的信息化系统或者将要上的信息化系统

  两化融合最终审核是打造的新型能力,可以简单理解为通用的信息化系统包括ME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ERP(企业资源管理计划需要涉及到生产模块的使用)、PLD/PDM(企业产品设计研发生命周期管理的软件)、设备安全管理软件(煤矿,化工行业安全保障,设备管理类型的软件)、外贸订单销售管理(出口工厂专门用来进行销售管理的软件)、企业特有的能提高生产力,降本增效的各种信息化系统。最理想的信息系统是工业控制系统。生产设备可以互通互联,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来进行所有设备管理。

  7、财务的持续保障

  两化评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需要公司能进行资金保障,要求企业近两年对信息化工业化有资金投入(包括生产设备、信息设备、服务器、各种培训服务等)建议20W元以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8、信息化安全方面

  此项是需要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最好有独立的机房或者机柜,保障外人不能随意破坏窃取服务器数据。如果企业系统是云端部署,无独立机房也可以。

  (二)陕西省两化融合贯标评定分级条件(A、AA、AAA、AAAA、AAAAA级)

  1、A级(初始级)

  (1)初步开展了办公系统、财务系统等信息(数字)技术应用;

  (2)企业初步具备项目建设过程的策划与实施的过程管控机制;

  (3)企业管理模式为经验驱动型管理,各项业务活动主要由管理人员根据经验做出决策。

  2、AA级(单元级)

  (1)企业两化融合水平处于单项及以上水平;

  (2)企业在主要或若干单一职能范围内,基于工具级数字化(如ERP、MES、PDM等),解决单元级信息透明问题,提升相关单项业务资源配置效率和运行规范性;

  (3)企业具备规范有效的过程管控机制,如项目管控机制、战略制定机制等;

  (4)企业管理模式为职能驱动型管理,各项业务活动由职能职责驱动;

  (5)主要达成效率提升、成本降低、质量提高等预期价值效益目标。

  3、AAA级(流程级)

  (1)企业两化融合水平处于集成提升或创新突破阶段;

  (2)企业在业务线范围内,通过业务数字化和传感网,有效实现跨部门、跨业务环节的数据集成与共享,提升业务流程的集成融合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开展基于数据的价值在线交换,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3)企业具备流程驱动的过程管控机制,具备以客户为中心的端到端的流程协同水平;

  (4)企业管理模式为流程驱动型管理,各项业务活动以价值流程驱动;

  (5)实现现有业务效率提升、成本降低、质量提高等预期价值效益目标,并有效拓展延伸业务,如新产品、新服务等。

  4、AAAA级(平台级)

  AAAA级(平台级)能力建设要求

  在达到或高于领域级能级建设要求基础上,平台级能力建设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1、面向组织全员、全要素和全过程,建成支持组织(企业)以及组织(企业)之间资源动态配置,以及主营业务网络化协同和社会化协作的平台级能力;

  2、能够按需开展数据驱动型的能力打造过程管理;

  3、实现供应链/产业链整体成本降低、效率提升、产品/服务创新、用户连接与赋能等价值效益目标,有条件的组织(企业)培育发展平台级数字业务、开辟业务平台化价值创造新空间。

  (一)平台级-过程维建设要求

  组织应按照GB/T23001-2017的要求,围绕新型能力建设、运行和优化,按需开展策划、支持、实施与运行、评测、改进等活动,并形成数据驱动型的过程管控机制,实现对能力建设和运行全过程量化跟踪和动态优化。

  (二)平台级-要素维建设要求

  组织应围绕平台级能力,基于平台级数字化和产业互联网,形成覆盖数据、技术、流程和组织等四要素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有效实现覆盖组织(企业)全局以及组织(企业)之间主要业务流程的数据在线交换和动态集成共享、技术综合集成和融合创新、业务端到端流程动态优化、职能职责动态调整等、支持核心能力模块化封装、共享应用和平台级业务模式创新。

  (三)平台级-管理维建设要求

  组织应建立覆盖数字化治理、组织机制、管理方式、组织文化等的治理体系,形成数据驱动型管理模式,有效支撑平台级能力的建设、运行和优化。

  

  5、AAAAA级(生态级)

  AAAAA级(生态级)能力建设要求

  在达到或高于平台级能级建设要求基础上,生态级能力建设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1、面向跨组织(企业)、生态合作伙伴、用户等的生态圈,建成支持智能驱动的生态资源按需精准配置,以及生态合作伙伴间业务智能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实现价值开放共创的生态级能力;

  2、能够自组织开展智能驱动型的能力打造过程管理;

  3、全面实现生态圈用户/生态合作伙伴连接与赋能、数字业务培育、绿色可持续发展等价值效益目标。

  注:智能驱动是指构建基于自学习、自优化认知模型的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决策和智能运行体系,以人工智能赋能各项活动按需自主开展。

  (一)生态级-过程维建设要求

  组织应按照GB/T23001-2017的要求,围绕生态级能力建设、运行和优化,自组织开展策划、支持、实施与运行、评测、改进等活动,并形成智能驱动型的过程管控机制,实现对能力建设和运行全过程认知跟踪和自学习优化。

  (二)生态级-要素维建设要求组织应围绕生态级能力,基于生态级数字化和泛在物联网,形成覆盖数据、技术、流程和组织等四要素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有效实现生态合作伙伴间数据按需互通和跨界共享、技术社会化开发和按需应用、跨组织(企业)的端到端流程自组织、职能职责按需调整和自学习优化,支持培育壮大数字新业务。

  (三)生态级-管理维建设要求组织应建立覆盖数字化治理、组织机制、管理方式、组织文化等的治理体系,形成智能驱动型的价值生态共创管理模式,有效支撑生态级能力的建设、运行和优化。

  关于2025年陕西省两化融合贯标评及奖补政策,如有疑问或申报意向可咨询小编!

  

  免费咨询:18715034835(微信同号)

  

  (卧涛科技:提供项目申报代办、知识产权、政府补贴政策、工商注册、代账调账、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申报材料编写、股改挂牌上市咨询等服务)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向上]